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立秋
时间:2024-08-07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唐·刘言史

节气物候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多地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也感受到秋意,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之时,自然界气候仍是阳气更胜一筹,因此节气上的立秋并不等于气象学意义上的入秋,夏季的余热仍会伴随我们一段时间。从气候规律来看,立秋时暑之阳热未消,秋阳肆虐,有时还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也就是民间所称的“秋老虎”。

       秋季养生,重要的是一个“收”字。立秋是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日(夏至)与阴阳二气基本持平之日(秋分)的中点,也是日最长夜最短与昼夜等长的中点。它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从立秋开始,农作物在经历了旺盛生长之后逐渐成熟,收获的季节就要到来。顺应自然趋势,我们的养生作息也要逐步由夏日的热烈生长向收敛转变。关于起居,我们由夜卧早起转变为早卧早起,注重敛肺气而生津;关于情志,我们“无外其志”,收敛心神,不让情志外泄。

饮食适宜,少辛多酸慎进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宜收不宜散,应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滋阴润肺为宜。

       所以入秋后我们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还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立秋时节饮食养生★

生地粥

【食材】生地黄30克、大米75克、冰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切细,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再煮约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冷水煮一次,将两次药汁合并,浓缩煮至100毫升备用。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加热至沸腾,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阴虚火旺导致的肺结核、糖尿病、失眠和慢性咽喉炎患者尤其适宜。

★立秋时节饮食养生★

黄精肘

【食材】黄精10克、党参10克、大栆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黄精切薄片,党参切段,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掰开待用。猪肘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葱姜洗净,切碎待用。将食材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烧沸,之后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烂。去掉药包,将猪肘、大枣和汤汁一同装入碗内食用。

【功效】补脾益肾,润肺补气。脾胃虚弱、气阴两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慢性咳嗽、病后体弱者尤宜。

(以上食材及药膳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应用。)

精神调养,心情舒畅忌忧郁

       秋应于肺,在志为忧(悲)。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易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而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在秋季保持心情愉悦,战胜悲观情绪,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可以增加阳光照射,用充足的光线条件调动自己的情绪,减轻或消除抑郁状态;也可以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放松心情,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对抗低落的情绪;还可以适当吃些热量较高或甜味的食物,绿茶、咖啡、香蕉等都是可以兴奋神经系统,来改善心情。

导引养生

       行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托,缩体闭息,耸身上踴,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漱。

       动作分析:立秋导引在每天凌晨刚醒时,正身跪坐,两手按于地上,将身体拱起向上,同时收缩胸腹并闭气,反复七至八次,结束时叩齿、吐纳、漱咽。这个耸背动作应尽量令后背向上拱,腹部会自然随之收缩并呼气外出。我们在到达最大幅度时稍停并闭气,然后将后背及腹部尽量放松。若要加强动作效果,可以在放松后进行反方向练习,将脊背尽量下凹,胸腹挺向地面,自然随之吸气,在最大幅度时稍停并闭气。动作中不可刻意控制呼吸,应自然跟随身体动作呼出或吸入。原文中的闭息,并非在动作过程中进行,而是在动作达到最大幅度时稍停顿进行。动作停则呼吸停,令气血有充分时间在胸中交融,并且息停则神宁,令形体、气血、精神协调同步。

本文作者:硕士研究生高昭,副主任医师吕品

审核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