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篇》
秋分三候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也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按气候学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而不再打雷了,呼应半年前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
二候“蛰虫坯户”。秋分到了,天气转寒,蛰伏的小虫就开始往虫穴里钻,还会用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以避寒。
三候“水始涸”。天气慢慢变得干燥,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湖泊也逐渐变得枯涸起来。
起居养生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易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春捂秋冻”,指人体有一定抗御寒冷的能力,添衣不要过多过快。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对冷的敏感性较高,要注意衣服的增减,避免受凉感冒。
另外,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还能润燥。
★秋分时节穴位养生★
灸足三里
【简便取穴】正坐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适用人群】脾胃虚寒的患者。
【功效】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温肾阳,助肺气,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发作。
【灸法】每天灸1~2次。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秋分时节穴位养生★
灸膻中穴
【简便取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适用人群】肺虚的患者,如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功效】清肺止喘、宽胸理气。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灸法】每天灸1~2次。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饮食养生
秋季养生,宜润肺清燥,多喝水,多食清润食物。秋梨具有很好的润肺功效,此外芝麻、核桃、荸荠、百合、银耳、蜂蜜等食物均可起到滋润心肺、养阴生津的功效。尽量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分时节饮食养生★
蜜饯双仁
【材料】炒甜杏仁250克、炒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制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秋分时节饮食养生★
陈梅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陈皮5克、乌梅10克。
【制法】将陈皮、乌梅洗净后,陈皮剪碎,乌梅剪开。将普洱茶、陈皮、乌梅一同放入茶壶中,注入开水,再将第一次冲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滤出茶汤饮用。
【功效】止咳生津、消食养胃。
情志调养
秋分以后,阳气渐收,人体肝脏之气也随之收敛,疏泄功能逐渐减弱。此时情志养生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避肃杀之气,适应秋天的容纳平和与舒顺。可以外出秋游,登高远眺,或者到海边旷远处散步,可使人心旷神怡,顿然舒畅。
导引养生
《遵生八笺》:秋分八月中,运主阳明五气,月令雷乃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行功: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返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动作分析:秋分导引在每日清晨,盘腿而坐,两手掩住两耳(两肘尽量打开以扩胸牵拉两侧胁肋,掌心紧贴两耳,令声音不得入),身体向左右来回转动并侧弯,每侧三至五次,结束时叩齿、吐纳、咽液。
耳为肾之窍,掩耳则不受外界声音干扰,神意向内,气机亦随之收敛下降。左右转动及侧弯的动作对胸腹胁肋有牵引效果,籍此调整肝胆经经气及足阳明胃经经气,气机下降亦与胃主降的特点及足阳明胃经循行方向相符。本式通过掩耳来达到帮助气机下降的作用。
依我国二十四节气规定的秋季,今天刚好是秋季的一半,也是“秋分”名称的由来,暗含“平分秋色”之义。值此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也恰是一年之中气候最舒适的时节。秋分时节,大雁南飞,候鸟迁徙,伏暑远去,山色不浓不淡,水流不疾不徐,空气不冷不热。自然将万物调至阴阳对称,默默呈现出均分之美。
本文作者:硕士研究生高昭,副主任医师吕品
审核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