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节气有三侯
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至”指的是极致,冬至来临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自此起,气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标示着自然界阴阳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冬至节气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蚯蚓阴曲阳伸,冬至阴至极,阳气虽萌却不旺盛,所以蚯蚓感阴而蜷缩起来;
二候麋角解,麋和鹿虽在同科,阴阳属性却不同,古人认为麋角朝后生为阴,冬至麋感阴气衰退遂解角;
三候水泉动,冬至过后阳光回归,给封冻冰层下的泉水透过冰层带来热能,使泉水能在冰封之下流淌并且逐渐温润。
寒冬数九阴盛极,渐蓄能量待生机
冬至时节是阴极、寒极、气降极的时节,此时气温降至全年最低,自然界阳气最弱。寒主凝滞, 容易发生因温通不及而梗阻的中老年常见病,如中风、心梗等。人体受冷刺激后,血管收缩,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若施救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还要避免面对温度骤变,尤其是有血管硬化问题的朋友,外出不宜过久,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冬季流感也需注意防范。老人冬季感冒若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此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可以每天用偏凉的水洗脸,热水泡脚,在室内或阳光下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冬至阳气初生阴气内藏,养生应“使志若伏若匿”,情志内敛,安定清净,保持恬淡宁静、畅达乐观的精神状态。平时可练习 静坐、站桩、书画等以怡养性情。
食饮养生调
★ 冬至时节饮食养生 ★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生姜:羊肉=3:5:16。羊肉500克(洗净,焯水,去血水),当归15克,生姜30克,盐、胡椒粉、花椒、茴香、草果等适量。
【 做法】全部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去上沫,改文火煮1小时。
【 功效】出自《金匮要略》,养血驱寒,温补脾肾。羊肉入脾、肾经而补虚温中,脾胃强健则肌肉结实,气血营卫充足,风寒外邪也自然不易侵入。”当归养血止痛,生姜温中散寒,辛香调料开胃醒脾,可增强温热滋补之效。适用于脾胃阳虚、寒凝腹痛者,症见手足不温、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经期产后腹痛、便溏羸弱等。
★ 冬至时节饮食养生 ★
桂圆山药炖鸡汤
【原料】鸡块、山药、桂圆。
【 做法】鸡块焯水,山药去皮切段备用,桂圆去壳备用。锅中热油、姜片和蒜瓣爆香,加入鸡块翻炒至变色。加入料酒和生抽继续翻炒,足量清水烧开。将鸡肉转入砂锅中,加入山药和桂圆,小火慢炖1-2小时,加入喜欢的调料调味即可。
★ 冬至时节饮食养生 ★
羊肉炖白萝卜
【原料】羊肉、白萝卜。
【 做法】羊肉切块、白萝卜切片,锅中热油姜片蒜瓣爆香,加入羊肉翻炒至变色,入料酒继续翻炒,与足量开水和白萝卜小火慢炖1-2小时,加入葱花香菜调味即可。
腧穴温养通
冬至节气腧穴养生应 以温阳散寒、调理气血为原则。
1.揉按涌泉穴: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井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在冬至节气每天早晚揉按涌泉穴,每次2-3分钟,有助于温肾助阳,提高身体免疫力。
2.搓擦腰骶:腰骶是身体的重要部位,是命门、肾俞等大穴所在。在冬至节气可以用手搓擦腰骶部位,以感到温热为度,有助于祛寒除湿,温补肾阳。
3.按揉大椎穴:大椎是督脉穴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冬至节气,用手指按揉大椎穴,每次2-3分钟,有助于增强身体阳气,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4.艾灸神阙穴:神阙是任脉穴位,位于肚脐中央。在冬至节气,可以用艾条灸神阙穴,悬灸或雀啄灸以温热为度,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温养脾胃,提高身体抵抗力。
导引养生
行功: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左右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动作分析:冬至导引在每日睡前,平坐伸展两腿,两手握拳手背相对按于两膝,用力三至五次,结束时吐纳、叩齿、咽液。
肾脏与冬季相应,下肢属肾且为足少阴肾经循行所过,因此冬季导引应以锻炼下肢为主。参考《太清导引养生经》,本式动作可以以手抱膝,两腿稍屈起,尽量贴近躯干,同时保持脊背竖直,胸腹放松。借腰股之力及膝部的收纵进行拉伸。手与膝的交接体现了平衡阴阳,有心肾相交之意。
冬至养生,要在固护阳气、养护阴精。中医阴阳理论认为,冬至时节对阴阳接续转化运动的认识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关键。此时正是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岁末将至,精旺神安,顺祝冬绥!
本文作者:硕士研究生吕家兴、高昭,副主任医师吕品
审核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