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世界淋巴瘤日:中医能提供什么帮助?
时间:2025-09-17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WLAD),今年的主题是真诚对话(Honest Talk),旨在促进淋巴瘤患者和医生更有信心地进行对话。根据淋巴瘤联盟的2024 年全球患者调查显示,约67% 的淋巴瘤患者曾受到焦虑、抑郁和对癌症复发或恶化的恐惧等情绪影响,然而他们却很少有机会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中医能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什么帮助呢?

1.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可见分化、成熟程度不一的恶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侵犯全身各个部位或组织。临床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常伴有发热、盗汗、消瘦、肝脾大,晚期有贫血、恶病质等表现。

       淋巴瘤的主要症状包括:

  • 淋巴结肿大: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浅表部位,也可以隐匿于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等,难以早期发现。
  • 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 局部压迫症状:当淋巴瘤肿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或组织,引起腹痛、胸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 结外病变:淋巴瘤还可侵犯肝脏、脾脏、中枢神经系统、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

2. 淋巴瘤发病率为什么逐年升高?

目前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6例。在男性患者中,淋巴瘤的发病率排名第8位,女性中约排第11位左右。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于60岁是淋巴瘤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淋巴瘤患者越来越多;二是淋巴瘤起病隐匿,容易误诊,现在随着PET-CT等影像学技术发展,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并确诊。此外,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也是淋巴瘤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3.如何确诊淋巴瘤?

       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必须通过完整淋巴结切除或病变组织穿刺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如FISH、基因重排等),明确是否存在恶性细胞及具体分型。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PET-CT等)及骨髓活检等有助于淋巴瘤患者更快确诊和判断分期分级。

4.淋巴瘤的分类?

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约占10%),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90%)。

非霍奇金淋巴可按疾病行为划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 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其治疗方式和预后差异显著,明确分型至关重要。

       治疗方案取决于类型、分期、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常见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方法。

5.中医是如何认识淋巴瘤的?

       中医认为恶性淋巴瘤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而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主张以扶正化痰、解毒散结为治疗原则,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6.什么情况下淋巴瘤患者可以寻求中医的帮助?

       中医药应该尽早、全程地参与淋巴瘤治疗全过程,尤其在以下阶段更能体现其价值:

  • 化疗前有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
  • 化疗期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等化疗不良反应;
  • 女性患者治疗结束后有生育要求但未来月经;
  • 淋巴瘤患者治疗结束后长期乏力、精神疲倦等症状;
  • 惰性淋巴瘤患者观察期;
  • 老年淋巴瘤患者因身体衰弱不宜标准化疗方案或反复复发,治疗疗效较差的淋巴瘤患者。

       中医药通过整体调节,可减轻治疗副作用,增强体质,使不同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获益。

上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