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从“根”上恢复精力
时间:2025-09-24

“化疗后总觉得身上像灌了铅,连抬手吃饭都费劲”“明明睡了十几个小时,还是困得睁不开眼”…… 在肿瘤患者中,这样的“累”很常见,却常被当作治疗后的正常反应而忽视。这种超出普通疲劳的“消耗感”,其实是一种独立的症状——癌因性疲乏。中医药对付它有独到办法,不是简单 “补气血”,而是根据体质“辨证调理”,从根源上帮身体恢复精力。

一.中医怎么看癌因性疲乏?

在中医看来,癌因性疲乏是身体“正气亏虚”的信号。肿瘤像身体里的“毒邪”,不断消耗气血;手术、化疗虽能对抗肿瘤,却可能损伤“正气”——就像打仗时击退敌人的同时,自身兵力也会受损。正气不足,气血无法顺畅流通,身体得不到滋养,自然会觉得疲乏。

这种 “虚” 和脏腑功能失调相关:脾胃虚弱者,营养无法转化为气血,常见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肾气不足者,常见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肝气郁结者,除了累,还会情绪低落、没胃口。所以中医药调理忌“千人一方”,需先辨虚实、明脏腑、分类型。

二.常见的 4 种疲乏类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癌因性疲乏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类型,调理方法各有侧重:

1. 气虚型 —— 动一动就喘,说话声音低

最常见,因肿瘤消耗或化疗伤肺气、脾气。表现为稍动就气短出汗、易感冒、胃口差、大便稀。

调理核心是 “补气健脾”。可以用黄芪 、党参、茯苓煮水喝;也可以吃些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食物,帮身体 “生产气血”。

2. 血虚型 —— 面色苍白,手脚发麻

多因化疗后贫血、气血不足引起,常见于消化道肿瘤或多次化疗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嘴唇苍白,头晕眼花,手脚发麻,指甲颜色淡。

调理要 “补血养血”。可以用当归、枸杞、红枣煮水,或加入瘦肉炖汤;多吃菠菜、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3. 阴虚型 —— 口干舌燥,失眠多梦

放疗后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热毒”伤“阴液”所致。主要表现为:口干、喉咙干,手脚心发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调理忌用温燥之品,应“滋阴润燥”。可用麦冬、玉竹、百合煮水;吃梨、银耳等,少吃辛辣食物。

4. 气滞血瘀型 —— 浑身发沉,情绪低落

常和心理压力有关,肝气郁结致气血不畅。表现为:疲乏的同时,还觉得浑身发沉、胸闷,情绪低落,不想说话,有时会觉得身上有固定部位隐痛。

调理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可以用玫瑰花、陈皮、佛手泡水;按揉太冲穴(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每次按1分钟,帮助气血流通。

三.除了吃药,这些中医方法也能缓解疲乏

1. 简单穴位按摩 —— 随时随地 “充充电”

足三里穴(膝下3寸,胫骨外侧):健脾补气。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养血,适合血虚型疲乏的女性。

百会穴(头顶正中央):按揉神醒脑,缓解头晕、精神不振。

2. 食疗方 —— 把调理 “吃” 进日常

气虚型:黄芪山药粥(黄芪煮水,滤渣后加山药、大米煮粥)

血虚型:当归枸杞乌鸡汤(乌鸡、当归、枸杞、红枣炖汤)

阴虚型:百合银耳羹(百合、银耳、莲子、冰糖煮烂)

气滞型:陈皮炒谷芽茶(陈皮、炒谷芽煮水)

3. 温和运动 —— 别久坐,动一动更有力

中医认为“气血遇动则行”,适度活动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疲乏。可试试八段锦里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攀足固肾腰” 等动作,每个动作做 5-6 次,动作缓慢柔和,以不觉得累为度。也可每天散步 10-15 分钟,循序渐进增加时间。

4. 生活调理 —— 避开 “耗气血” 的坏习惯

别熬夜:晚上 11 点前睡觉,中医认为“子时养肝血”,熬夜最伤气血。

少思虑:过度操心、焦虑会 “耗伤心神”,可每天花 5 分钟闭目养神。

别贪凉:少吃冰饮、少穿露脐装,以免寒气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

四.总 结

癌因性疲乏就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而中医药调理就像给身体“修养生息” 的机会---不是强行 “提神”,而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帮身体恢复生成气血、流通气血的能力。

记住:若您或者家人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诊治---疲乏严重到影响进食、穿衣;食疗后无改善;同时伴有严重失眠、胃口极差、体重骤降等问题。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 辨明体质,开出个性化药方。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