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脂性皮炎扰,中医“内”“外”疗
时间:2025-11-04

    “才刚洗完头发没多久,头皮就痒痒的,忍不住伸手一抓,就有白色的皮屑掉落,头皮里还会冒出了几颗泛红的小疙瘩,头发还容易油”“脸上也会有泛红的小疙瘩,脸也总是油乎乎的,时不时还痒”…… 要是您也总被这类头面部的问题反复纠缠,可别轻易归咎于“没洗干净”,这很可能是脂溢性皮炎在“作祟”。今天,我们就来带您科学应对这个问题,还您干净、清爽的头面。

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归属于“白屑风”“面游风”“眉风癣”等范畴,它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溢出部位,可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它主要的特点:

  • 境界清楚的红斑,上附有糠样油腻鳞屑;
  • 发生于皮脂腺活跃的时期,即出生后数月及青春期后;
  •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眉弓、鼻唇沟、胡须区域等;
  • 可伴不同程度瘙痒。

脂溢性皮炎为何“又油又痒”?

1.皮肤菌群失调

       马拉色菌被认为是脂溢性皮炎的主要诱发因素,它多寄生于人体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其代谢产物会激活体内免疫反应,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和脱屑。此外,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在脂溢性皮炎患者中也可能会升高。

2.皮脂腺分泌旺盛

       脂溢性皮炎的直接病因与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过度亢奋有关,但皮脂溢出增多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增多为马拉色菌的感染定植提供了有利环境,可能促进脂溢性皮炎发生。

3.表皮屏障破坏

       马拉色菌的代谢产物在皮肤及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会导致皮肤屏障的破坏,屏障破坏使脂溢性皮炎患者更易受到微生物及其毒素以及脂质代谢产物的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加重脂溢性皮炎。

4.中医见解

       中医认为本病总因风、湿、热互结而发。主要因素为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湿热上蒸所致;或因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病情日久不愈,或思虑无度,起居无常,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

如何科学应对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需兼顾“缓解当下症状”与“减少长期复发”,通过“外治+内调+预防”的三位一体方案,实现科学管控。

1.外治控油

       初始可使用酮康唑洗剂、硒硫化物/吡硫翁锌洗剂,或角质溶解洗发水(焦油或水杨酸等)。亦可使用皮肤康洗液或中药(常用如黄柏、侧柏叶等)煎汤外洗,如果有瘙痒症状,可配合外用弱/中效激素药膏,使用时间不超过4周,需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使用。

2.内调固本

西药治疗:

       对于严重、或难治性脂溢性皮炎,系统使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维A酸类药物等,注意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需根据皮损情况,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润燥祛风止痒为主,常用中药包括凉血消风散、除湿胃苓汤、知柏地黄汤等。

       中药外洗可选用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如除湿止痒汤、凉血止痒汤、润燥止痒汤等。

3.其他治疗

       对于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患者,亦可配合头皮化学焕肤(刷酸)治疗,以抗炎、抑菌及剥脱堆积的角质。

4.预防护理

       日常做好皮肤包括头皮的基础保湿,可以使用一些包含神经酰胺、烟酰胺、透明质酸钠等的保湿修护类护肤品。在生活中进行科学的家庭护理,适度清洁,避免洁面时水温过高,严格防晒,调节饮食结构,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头皮护理Tips

  •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少吃辛辣及油腻类食物。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大便通畅。
  • 正确洗护:根据个人头皮状况,建议每日或隔日清洗,水温不要超过38℃,指腹轻柔头皮,避免过度“按摩”。
  • 理性选择洗护产品:无需盲目追求“去油去屑、防脱生发”等所谓功能性洗发产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性质温和、兼具清洁头皮及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洗护产品。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