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叮“冬”,立冬养肾正当时
时间:2025-11-08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冬季正式开始,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盛,草木凋零,动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天时,转入“收藏”状态。

万物始藏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一时节自然界生机逐渐潜藏,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中医认为,冬季属水,与肾脏相应,《素问,六节脏象论》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表明肾有储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立冬后人体阳气开始潜藏,若冬季肾主封藏功能失职,来年春天易感邪受病,故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

立冬养生
1. 饮食调养
冬季肾气当令,肾主咸,心主苦,咸胜苦,若过食咸味,可使肾水偏亢,心阳被制,所以此时饮食宜“增苦减咸”,如多食苦瓜、芹菜、莴笋等苦味食物以养心气。素体阴虚者,推荐食用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益肾养阴;若素日阳虚体寒者,可适当食用温补之品如羊肉、牛肉、枸杞、桂圆等。慢性肾脏病患者多有脾肾两虚者,服用滋补之品应适量并搭配白萝卜、山药等健脾消食之物,以防补益过度,滋腻碍胃。
2. 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养生应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避严寒。平时外出应当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护好头、背、足三部位,以免阳气外泄及寒邪侵袭;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刺激足底穴位的同时,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抗寒能力。
3. 适度运动
冬季运动应以缓和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慢步走等,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伤阳。运动时间宜选在日出后或午后阳气较盛时进行。
4. 情志安宁
冬季情绪宜保持平和,避免大悲大喜。可多听舒缓音乐、赏花、阅读等,使心神安定,肾气内守。

立冬中医养肾宝典
1. 养生功法
近年来,八段锦因其强调“调身、调息、调心”相结合且动作舒缓、强度适中,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功法练习中较为流行。八段锦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对慢性炎症状态有一定调节作用。推荐练习 “双手攀足固肾腰”一式,可刺激肾经,增强腰腿力量,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
注意事项:避免在透析当天或疲劳状态下练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需医生评估后练习。
2. 穴位按摩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按摩手法:将两手掌心快速搓热,覆盖于后腰双侧肾俞穴及命门穴上。稍作停留,借热力温煦穴位,随后以掌心上下或画圈式轻柔摩擦,直至腰部感到持续温热。涌泉穴可用拇指指腹推擦,或用手掌小鱼际侧快速摩擦产生温热感。
3. 药膳推荐
山药莲子粥:山药切片200g,莲子30g,与大米同煮,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平日有纳呆、便溏、乏力、泡沫尿等症状,证属脾肾两虚者,可以健脾固精。
4.温阳益肾穴位贴敷
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之根,为阳气之本。养肾阳以固一身之阳。慢性肾脏病患者阳虚者多见,阳虚生内寒,两寒相加,疾病易于加重或复发。广安门医院肾病科温阳益肾贴穴位贴敷治疗在临床应用多年,适用于慢性肾脏病证属阳虚证者,表现为水肿、便秘、腹痛腹胀、纳差、乏力、腰酸、夜尿多、易感冒等,可阳盛寒化、瘀通浊消,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的作用。
【穴位】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阙 :脐中部、脐中央。
贴敷时间:根据皮肤耐受情况每次贴敷4~6小时,10-14天为一个疗程。

温馨提示
冬季是肾病高发期,尤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注意防寒防感染。饮食宜低盐(每日钠<2g,约食盐<5g)、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高纤维、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