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青光眼治疗的两大法则:贯穿始终的“视神经保护”+确立和维持“目标眼压”。本次我们来细数青光眼疾病防治中临床常用的“十八般兵器”,看中西医疗法各显神通!
一、现代医学类
1.药物治疗
控制眼压首选方法仍然是滴眼液药物治疗,必要时会联合口服药物,紧急情况下会联合静脉用药。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可将药品分为以下几类:
(1)缓解房角阻滞,如硝酸毛果芸香碱;
(2)减少房水生产,如醋甲唑胺、布林佐胺;
(3)促进房水排出,如盐酸卡替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拉坦前列素;
(4)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
(5)前列腺素类药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可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酌情使用。
目前还没有针对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特效药物,临床常用视神经保护性药物包括:1)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2)血管扩张药物,如维生素E、维脑路通等缓解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症状。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以较小的组织损伤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眼表没有切口,一般在门诊即可完成激光治疗。常用术式包括:
(1)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用于预防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在青光眼已经发作的情况下可利于解除房角阻滞;
(2)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不满意者,可重复进行;
(3)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用于各种方法均难控制眼压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后可能引起眼球萎缩,通常作为最后的选择。
3.手术治疗
在药物和激光不能控制眼压的情况下,通过手术的方式建立更加有效的房水循环途径。常用术式有:虹膜周边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引流装置植入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经睫状体平坦部外引流术等,必要时会联合白内障类手术同期进行。
二、传统医学类
1.中医辨证用药
中医治疗青光眼历史悠久,秦汉时期的医籍中即有关于“青盲”眼疾的记载。自隋唐开始,更以“青盲”、“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乌风内障”、“黑风内障”专指青光眼,分别对应着现代医学中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及其不同病理阶段。中医认为青光眼的发病与进展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减轻眼部症状、缓解焦虑情绪。广安门医院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出治疗视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明目逍遥颗粒”,具有疏肝养血、升阳通窍的作用,在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中医辨证属肝郁血虚证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晋代的《针灸甲乙经》就有针刺睛明、攒竹等眼周穴位治疗疾病的记载。《黄帝内经·灵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诸于目而为之精”,说明眼与脏腑之间以经络连接贯通,输送精气来维持眼的视觉功能。如果经络不畅,气血精微物质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神光不能发越于外,则引起眼疾。在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有13条经络分别与眼区产生联系,如足厥阴肝经的支脉“连接目系”、手少阴心经的支脉“系目系”,古籍中“目系”就对应于视神经的解剖部位。迄今为止,现代医学还没有针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手术方法和特效药物,中医药辨证治疗和针刺疗法仍有广泛的适应症,尤其对于眼压控制理想而视神经损害却持续加重的患者具有较大的治疗优越性。
3.穴位注射疗法
常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太阳穴注射。太阳穴对应的解剖部位是颞浅动脉旁。因颞浅动脉通过脑膜中动脉与眼眶内动脉相连,此处注射比一般用药量小但效果明显、作用迅速、无副作用,对提高患者的视力有明显的作用。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已行抗青光眼手术者,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有助于改善眼局部微循环,从而起到视神经保护作用。
总体而言,现代医学手段在控制眼压方面效果更佳,而传统医学方法在视神经保护方面更具优势,二者联合应用才能为青光眼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本文作者为广安门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桑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