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尿路结石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课堂
时间:2025-08-25
       本期健康大课堂由我院泌尿科主任卢建新主任医师作题为《上尿路结石中医药防治》线上讲座,为您介绍肾脏功能构成、结石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

1.24小时工作的“净水工厂”

肾脏每天过滤约180L体液,形成1.5L左右尿液,排出代谢废物。

2.智能调节器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内分泌中枢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促进钙、磷吸收。

二、结石形成机制

晶核形成:过饱和尿液中形成“种子”,如草酸钙、磷酸盐等。

聚集生长:晶体通过“滚雪球”效应逐渐增大,粘蛋白促进其聚集。

滞留成型:结石在肾盏等部位滞留,逐渐成型。

高危人群:办公室“三高”族:高温、高压、高脂饮食,水分摄入不足。痛风患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结石风险高。久坐司机:少排尿,增加结石风险。

三、预警信号

1.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

肾绞痛:腰腹部“电钻样”疼痛,难以忍受。

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常为淡红色,提示泌尿系出血。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尿频等。

2.肾结石

肾小结石多于体检时发现,但要警惕的是,有一些肾脏内的大结石或输尿管结石长期梗阻造成较重的肾积水,患者也可以没有疼痛和血尿等症状,但是这类结石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定期的体检就很重要了。

四、治疗策略

治疗方法:评估结石大小、位置。

输尿管结石:直径小于5mm的输尿管结石,约75%可自行排出,因此首选非手术治疗。直径小于6mm:药物排石(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排石汤)。

肾结石:直径小于6mm表面光滑的结石、结石无明显梗阻、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时可采用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及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碎石。

五、结石预防

1.多喝水

预防结石的 “黄金法则”多喝水是预防肾结石最简单却最关键的措施。研究表明,确保 24 小时尿量达到2-2.5 升(尿液颜色清淡如柠檬水,而非浓茶色),可直接减少尿液中矿物质的过饱和状态,降低结晶形成的概率。

首选 “无添加” 饮品:白开水是最佳选择,避免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可能增加结石风险。

可适量喝:咖啡、茶、啤酒、葡萄酒和橙汁(含天然柠檬酸盐,有助于抑制结石)。

2.饮食调整:“均衡” 重要

肾结石的形成与饮食中矿物质、蛋白质、钠的摄入密切相关。

钙:每天摄入1000-1200 毫克钙(约 300 毫升牛奶 + 200 克豆腐),正常饮食中的钙能与肠道内的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从而降低草酸钙结石风险。

限钠、限动物蛋白:钠(盐):每天不超过 4-5 克(约 1 茶匙),高盐饮食会导致钙从尿液中排出增加,同时减少抑制结石的柠檬酸盐。动物蛋白:按体重控制在0.8-1.0 克 / 公斤 / 天。

多吃蔬菜、纤维:慎吃高草酸食物蔬菜和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豆类),推荐每日至少 500 克蔬菜。草酸盐结石患者需限制菠菜、苋菜、坚果、巧克力等高草酸食物。

维生素与嘌呤:适量即好维生素 C 是草酸的前体,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过量补充(每日不超过 1000 毫克)。尿酸高或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3.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避免 “隐性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会增加结石风险,建议 BMI 控制在 18.5~24.9,腰围男性<90 厘米、女性<85 厘米。

规律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避免长时间暴晒或剧烈运动导致脱水(需及时补水)。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酒精摄入(酒精会促进尿酸生成),出汗多的人群需额外补水(如高温作业者、运动员)。

六、小结:

预防复发,从 “日常细节” 开始。

肾结石的预防 “多喝水、均衡饮食、健康生活” 是普适原则。

记住:尿液清亮、饮食清淡、体重正常、运动规律,就能大大降低结石 “卷土重来” 的机会。

对于曾患结石的人群,建议每年复查尿常规和超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防石宣言:多喝水、勤运动、会吃懂养、定期检查、及时就医。

1.除了开展所有的结石微创手术,辅助增加排石之外,广安门医院泌尿科还有排石系列方药。

2.对于围手术期患者来说,采用中医药调理有特色优势。

3.对于结石复发患者,广安门医院泌尿科也有相应有效的经验方药。

来源:泌尿科

编辑:张 婧

审核:樊瑷晗

统筹:尹 璐

监制:刘 震

“上尿路结石中医药防治”健康大课堂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