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安门医院举办微创保胆手术多学科协作研讨会
时间:2025-03-18

       近年来,我院加强外科和多学科联合治疗能力建设,在 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中,聚焦中西医技术融合与诊疗路径优化,致力于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为患者寻求更优化的良性胆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

       3月7日,我院外科联合脾胃病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科室,召开“微创保胆手术多学科协作”研讨会。与会医护专家秉承“传承创新、科学规范、中西医融合”这一主旨,深入探讨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前瞻对照临床研究规范化开展,提高保胆手术质量及远期效果,为学术热点探讨更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为百姓健康需求提供更优化的解决办法。研讨会由外科主任廖代祥、主任医师刘全达共同主持。

       刘全达在致辞中介绍了肝胆手术的前沿进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胆囊诸多重要生理功能被揭示,但目前对胆囊生理功能认知仍不全面。胆囊切除术虽为胆囊良性疾病治疗金标准,但如何兼顾保留胆囊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创伤及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是医患共同的追求。

       廖代祥介绍了广安门医院外科在胆石症治疗领域的历史沿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我院外科老专家叶仲琨研制的院内制剂“胆病颗粒”,在4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能改善病理改变,预防结石复发,深受患者好评,相关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状。

       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磊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果, 证实以“胆病颗粒” 为主的疏肝化瘀法可改善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功能,预防结石复发。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军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 “胆病颗粒” 治疗胆囊及胆管结石的应用。

       脾胃病科主任白宇宁讲解了胆石症中医证型及术后宣教、随访要点;超声科副主任医师李亮、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沈智辉分别阐述了超声及同位素显像在胆囊疾病诊断及功能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肯定了中西医结合在“保胆手术”中的优势,一致认为,探索保胆手术后的结石/息肉复发的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新范式,离不开多学科协同合作,要以继承发扬医院几代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以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为牵引,建立“术前评估-术中决策-术后随访”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为行业发展提供引领性成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