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本期北京晚报《健康周刊》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侯炜,一起聊聊中医对于肿瘤防治、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和办法。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超过450万,经过各方长期的努力,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断提高,先是从2005年的30.9%提高到2015年的40.5%,10年间提高近10个百分点。接着,又提高到2022年的43.7%,预计到2030年,我国癌症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将达到46.6%。侯炜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肿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的慢性病,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治对于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侯炜介绍,我国在肿瘤防治上比较有特点,采取“中西医并重”的理念。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创建于1963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一代代专家学者深耕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根据不同癌种的发病情况进行普查,并呼吁大众进行肿瘤的早筛。
中医讲究“治未病”,应通过改变生活环境、调整生活习惯来做好肿瘤的预防。例如,在肺癌的预防上,应做到尽早戒烟;如果体检中发现有肺结节,要定期做好复查,超过两年没有变化可改为每年常规体检;对于肺结核等疾病患者,应及时做好原发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对于患有慢阻肺、老慢支等肺部易反复感染的人群,要更加注重肺癌的预防和筛查,可遵医嘱服用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功用的中药,减轻慢性肺病对肺部的损伤,增强肺功能。
谈到肿瘤的主流治疗方案,侯炜表示,目前以外科手术(包括微创手术)、放化疗等现代医学手段为主。同时,针对肿瘤引起的并发症、综合征等问题,中医可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做调理,如肺癌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咳嗽、乏力、焦虑等症状,都可通过服用中药缓解。
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手术后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的放化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多种不良反应,中医在缓解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医认为,放疗是一种“热毒”,容易引起口干舌燥、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服用滋阴、润肺、清热的中药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减轻症状。
目前,针对肿瘤的创新疗法包括靶向疗法、免疫治疗等也都存在副作用,如靶向疗法可能引起面部皮疹、间质性肺炎、腹泻等问题,可通过服用清热、化湿、扶正培本、健脾和胃的中药来缓解;免疫治疗则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炎、肝肾损伤等,也可通过中药调理尽可能减轻副作用。
另外,中医擅用中药帮助患者“扶正”,通过改善体质、提升抵抗力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于肿瘤患者长期治疗中易出现的耐药性、难治性肿瘤以及无法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的高龄患者,中医药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延长患者生命,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