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医名师林洪生
人物小传
林洪生,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出生于北京,197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肿瘤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医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中医肿瘤联盟主席。多年来主持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国家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编撰著作十余部,获得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诺奖之星等荣誉称号。
读万卷书看世界之大
行中医路救含灵之苦
我叫林洪生,1949年出生在北京。高中时经历了文革,文革结束后才上的大学。儿时,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是品德好、学习好。那个年代家里环境还好,父母对我的要求也很单纯:学习再学习。我虽然从小多病,但是在家庭的呵护下,每天从学校回家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父亲爱买书,饱读诗书也是他的教育理念。那个时候很少有教学辅导书,经常看的是各种杂志和小说,从书里我知道了世界之大。
全家福
与医结缘,跟我的家庭有关。我天性喜欢美的东西,欣赏美的作品、美的环境、高雅的艺术。当时对冷门专业“室内设计”感兴趣,想作为大学专业,创造更多美的环境。但父母觉得我性格温柔、沉着、稳重,适合从医。加之自己也对医学的神奇充满好奇,便听从父母建议走上从医之路。开始时进入了中医之门让我有些担心,因为我不善言语表达,觉得自己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开方医生,成不了高深博学的名医。在实际工作中,病人的痛苦让我感同身受,更坚定了我治病救人、扶危济困的医者初心。
大学时代的林洪生
初进医学之门,“金眼科银外科”的思想影响了我,认为眼科是一个深奥的,需要精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学科,适合女孩子。自己从小做手工、学画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眼科便成为我的首选。实习结束时因为操作比较好,外科和妇科主任也都希望我进入他们的科室。但是真到面临分配的时候,我却选择了肿瘤科。
记得第一次值夜班时,我遇到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呼吸困难极其痛苦。我当时束手无策,问上级医师能有什么方法让他憋喘好些?上级医师回答:“没有!已经是癌症晚期,压迫气管呼吸困难致死,是常见的死因。”当时我受到很大打击,感觉特别无力,不能给予病人帮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想办法,起码能减轻一点患者的痛苦。
当时国内肿瘤病人日渐增多,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能为患者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少。国家对中医药寄予厚望,要求中医药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发挥特色优势。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几位老主任都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有着高深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肿瘤科医疗水平在国内中医界首屈一指。
我认为跟着大师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我相信中医必将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忽略的一支队伍,国家也会有更多的科研投入帮助中医肿瘤的发展。因此,我改变了从事眼科的想法,决心去当时很少人想去的肿瘤科。
林洪生跟随时任肿瘤科主任余桂清查房
虽然面临的是最困难的学科,但是我有两个很好的武器,一是有中国知名的老一辈中医肿瘤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经验,二是我有攻克肿瘤的信心和决心,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获得国家的强大支持。
刚到肿瘤科工作时挑战很大。最大的挑战是患者多是濒临死亡和来不及救治的晚期患者。很多患者对中医不了解,只是觉得到晚期,没有办法才来找中医。所以我们的患者经常是需要姑息治疗和抢救的患者,很少有人能较早采取中医治疗。我们的病区是5病区,大家把太平间称为6病区,就是说到我们这里必然会走向太平间,这就是当时对肿瘤中医治疗的看法。
我们学习了很多治疗方法,却没有办法或者说来不及实施。当时主任给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学习西医,了解不同治疗手段在何时应用有效,在不同治疗阶段就可以合理的应用中医疗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等治疗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明确西医没办法时,中医治疗能给病人带来哪些帮助。第二是学习先进的实验手段和诊断技术。没有客观的评价就不能证明中医药的疗效,要用这些手段评价的结果来证明我们治疗的有效性。就这样,越来越多患者知道中医治疗的必要性,我们也得到同行越来越多的认可。
林洪生在学术会议上发言
刚进科室,我跟随肿瘤科的老专家余桂清、段凤舞和张代钊抄方。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特色鲜明的用药习惯和临床经验,也看到了中药治疗肿瘤的显著效果。不管是晚期姑息治疗阶段,还是对于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应用中医、中药都是非常有效的。我很崇拜这些老专家,我觉得是他们呕心沥血,用知识和技术来帮助患者,使恶性肿瘤治疗从不可能到可能。
我曾经为一名30岁的年轻晚期胃癌患者诊疗。患者手术打开胃部,肿瘤已经扩散,不能完全切除。他说不想做放化疗,来到我们医院开中药。没想到是中医让他缓解了症状,控制了肿瘤的生长。术后他一直服用中药,生活的很好,像正常人一样。他满足的笑脸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博采众长 广博专精
系统学习西医肿瘤诊治思路
广博才能专精。带着求知的欲望,我要求到西医医院进修。我想彻底了解肿瘤发病的原因和各种症状,西医在用什么方法治疗,能解决哪些问题。因为有了这些,才能知道我们何时进入治疗、如何治疗、治疗有没有效。因此,只在肿瘤科待了半年我就到西医院去进修,这两年的进修也让我受益匪浅。
林洪生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在进修的两年时间里,我系统地学习了西医治疗肿瘤的原理、方法和疗效,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手术切除,还是化疗、放疗,现代医学只重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人体正气。西医对付肿瘤的三大常规疗法,常常出现无法彻底消灭肿瘤细胞,同时治疗手段又损伤正常组织细胞、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等严重后果,甚至过度治疗导致病人死于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的现象。面对这个现象,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以杀死癌细胞、消除肿瘤为治疗的唯一目的,还是以让病人增强免疫力、清除邪毒、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为治疗目的?中医能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走出一条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路?带着这些问题,我边工作边思考,进修结束后,我谢绝了西医医院的挽留,回到了广安门医院。
萦绕在我心头的疑虑并未放下。刚回到医院,我就和同事们一起,翻找医院所有相关病例。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经过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人的生存期,要比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病人生存期明显增长。这一发现让大家很受鼓舞,特别是我,我看到自己苦思冥想的问题有了希望的曙光,坚定了我走中医治疗肿瘤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衷中参西 兼容并蓄
循证医学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性
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很多,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它能起到哪些作用,同时看到目前西医肿瘤治疗存在的弱点,是否能够通过中医予以补充。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医治疗虽然有效,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但不良反应是存在的。很多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甚至致命打击。而用中药调补、扶正治疗可以明显地减少不良反应,让患者有更好的耐受能力,承受这些有效的西医治疗。因此,在肿瘤常规治疗中,用中药来减轻不良反应,可以说疗效是确切的,且是功不可没的。
二是在很多情况下,西医治疗不可能继续进行或者是根本不能进行,在这期间,应用中医治疗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老年人、心肺和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他们不能接受西医的治疗,或者不能持续接受西医治疗。那么应用中医、中药的治疗可以让他们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客观数据也反映了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三是我们应用中药的特点,对于人体内在环境的调节。我们把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称为“固本清源”,就是通过中医治疗辅助人体正气,改善体内环境,让肿瘤没有土壤去形成,达到固本的作用;清除或减少体内肿瘤细胞的形成,达到清源的作用。中医对于疾病治疗更针对人的本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中医治疗是通过“治人”来治病。在实际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特点。在实验中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在临床中我们还在持续寻找特定的数据和目标,去提供这些证据。
林洪生参加学术会议
我们说用中西结合治疗肿瘤,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从临床疗效来说,中医有中医的优势,西医有西医的优势,如果能把两个优势结合起来,结果是优于任何一方的。所以我说如果你有两只手去做事,你绝对不要用一只手去做事。另外就是中西医科研能力和科研技术的结合。学问之路无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让中医治疗肿瘤成为共识并推广,离不开循证医学基础。
这又要提到在西医医院进修的两年,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如今我回忆起自己职业初期,仍感念曾经指导我的老教授、老专家,教会了我如何建立循证医学的思维体系、如何开展科研工作。从查文献、立题报告、试验、总结到发表文章,一系列的科研工作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循证医学基础,为日后开展中医循证医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把西医院和中医院资源组织起来,根据病情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既有纯西医治疗,也有纯中医治疗,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途径,然后让病人自愿选择疗法并固定下来。通过治疗、观察、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人,其生存期是最长的,数据显示二者结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中西医在肿瘤治疗中是互补的,共同发挥协同作战作用。
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我的医学团队还进行了伦理讨论、随机、双盲试验、动物实验、药效学实验、经济性实验、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等研究,包括循证医学大数据库的建立,其医疗数据随时可以调出和使用。
实践出真知,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团队用确凿的数据,证明了中医治疗肿瘤的有效性,给予那些“中医不科学”“中医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言论以有力的回击。
临床科研两开花
创建肿瘤研究室
我刚刚分配到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在科里学习了半年就去进修了,在北京肿瘤医院进修了一年临床、一年基础,进修两年后回到广安门医院。我是科里第一个学习基础研究的,余桂清主任让我作为负责人在肿瘤科建立肿瘤研究室。当时在临床科室建立的研究室,不但中医没有,西医也没有,我们是首个!那时我进修的是肿瘤免疫,中医肿瘤的扶正就是帮助免疫功能,如果实验室能证实其真的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就说明我们中医是有效的。
临床工作结束后开展试验
如果说我在医院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应该就是我在建立研究室的过程,是主任对我的信任、其他科室的支持。那时我刚刚20多岁,选择了适合我们中医开展的项目和项目所用仪器并一一配置。院领导在当时的门诊4楼分配给我们两个房间作为肿瘤实验室。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为了满足我们所做实验的要求,我请主任配备了很多器械设备,包括超净台、恒温箱、烤箱、冰箱、离心机、显微镜等。这些仪器在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70年代,这可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在临床科室配备这些仪器需要一定的胆量,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一定的担当。
当时在配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获得了很多人的理解。我流过汗也流过泪,高兴过也伤心过。我很感谢当时科主任对我们这个实验室的支持,使实验室能够顺利建立,顺利开展工作。实验室一建成我们就开展了免疫试验,比如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验尿皮质醇的试验等等,后续又开展了细胞病理学。看到各种实验逐渐开展,那时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今天看来,主任的决定是英明的,因为我们率先开展了临床实验室,较早的进行了研究工作,并且也获得了研究数据。这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肿瘤学科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沟通国际促交流
推动中医走出去
和其他科室、其他中医院相比,我们和国外的交往应该说是比较早的,也是比较多的。从来访参观,到我们外出开会、讲课交流,和国际间的合作是逐渐增加的。
记得70年代我来到肿瘤科基本没有什么国际交流。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末,我们和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开展的交流比较多。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有两个主任外语很好,其中一位是西学中的主任,另外一位主任会韩语和日语,所以我们和国外的交流比较多。记得我第一次出国是参加东洋医学会,是中日韩三国的会议,在韩国进行交流。当然在日韩方面交流中,我们的中医比他们有更多的渊源,而且在肿瘤方面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所以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收获。
林洪生参加东洋医学国际会议交流
随着现在中医地位不断提升,我们科接收了大量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研究生学习交流。国外的中医缺乏系统的中医教育,所以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肿瘤的防治进展缓慢。中医不了解肿瘤的基本情况,能够接诊肿瘤的中医师少之又少。
近些年来,海外的中医药事业不断提升,国外的医者越来越体会到中医药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寻求中医治疗的患者和学习中医的医者越来越多。我在肿瘤科接待过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要员,包括法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地的卫生部长,还有首相。
林洪生(一排左5)参加中美中医药肿瘤学术研讨会
90年代末期,英国卫生部长访问我们肿瘤科时在病房参观,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知道中医肿瘤做循证医学研究吗?”我说:“我们的临床研究都要循证医学证据,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循证医学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作为第三方统计专家来介入研究,中医也要有证据让大家来相信。”之后,他把英国的医保放在了我们医院。我想让世界知道中医对于肿瘤治疗是有作用的,这样就能应用中医中药来帮助更多肿瘤患者。
2005年,广安门医院举办WHO西太区中医肿瘤循证医学临床指南研讨会
有了循证医学数据和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肿瘤中医药治疗体系,我们积极展开国际交流。一名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补充替代医学办公室的人员告诉我,在美国有一个肝癌病人告诉他们吃中药效果特别好,而且他们在美国的一个医院做过调查,那里80%的病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补充替代医学,70%的人都使用过草药。
美国研究者对我们的科研成果产生了极大兴趣,也促成了广安门医院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长年合作,并成立了由我和研究所补充替代医学办公室主任怀特博士为共同主席的“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让曾经“不科学”的中医走进上了国际舞台,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西方国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促成的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其实是给中医闯出了一条路。
2012年,林洪生在美国SIO会议上作专题演讲
我们首选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实验交流,派去了学生和医生在那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学到很多新的技术,二是在交流中让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医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在哪些地方体现了有效,拿数据去说话。在数十年的交流过程中,他们从不相信到开始探索,到相信,最后希望进一步加深合作,这之中我的体会是,要有中医自信,要加强交流,要让西方学会用中医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其实学者之间是非常认真而努力地去相互学习的。
深耕肿瘤数十载
遣方用药有心得
近年来,中医肿瘤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这些新进展,都展现出对肿瘤机理的了解和对应的攻克。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的办法。我认为在将来中医药一定会突破肿瘤难题,攻破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难题。
中医在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失的手段,中医治病不但求因,还要治病求本,中医的扶正本身就是在治本。我认为如果只去除了肿瘤本身,当时把肿瘤治愈了,可是机体内的变化、发生肿瘤的原因并没有去除。本身的变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只有自身得到“改良”,才不会产生新的肿瘤。
因此,中医的思想和西医不一样,要想彻底的治疗肿瘤,西医现在有很多办法,今后也会攻破。但要想不再产生肿瘤,必定要寻找到它的原因。中医治病求因,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肿瘤的治疗不但要有突破、有根治性的解决方法,还要有不再生成肿瘤的根本解决方法。这就是为什么要中西结合,当然在中西结合之后。肿瘤不但会突破,还一定会被彻底攻破。
林洪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肿瘤的中医用药我坚持三点。
第一是重视脾胃。强调重视脾胃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每每用药都重视脾胃,提出疾病“令胃气和则愈”。李东垣的《脾胃论》更是传承了张仲景的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气无所伤”,对我的影响很大。在任何的治疗中,脾胃都是最重要的。脾胃好了,药才可以进入人体,可以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很多疾病都来源于脾胃的虚损,我们在肿瘤的用药过程中,祛邪的中药往往也伤及脾胃,所以脾胃好是能接受肿瘤治疗的先决条件。《脾胃论》是我们老主任所崇尚的,也是我觉得应该很好地继承的。
第二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肿瘤的产生无外乎“虚、毒、瘀”三个主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要按整个人的情况去调理用药,要以辨证论治组方,还要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控制肿瘤的辨病用药。抗肿瘤用药很多,不同的病种、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归经。肿瘤发病急、发病快、恶性程度高,要想控制它就需要在辨证基础上注意增加辨病用药。
第三是以人为本的用药。这是针对每个人不同病种、治疗阶段、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甚至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条件去合理用药。以人为本的辨病与辨证结合是治疗肿瘤的要点。
我们团队总结既往40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在深入挖掘“固本清源”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让肿瘤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为目标,提出了“中医肿瘤全程管理理念”——预防-治疗-康复全程管理工程,将传统中医药治疗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手段相融合,通过肿瘤患者阴阳气血的扶助补益与调理,进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虚证和失衡状态。通过不同阶段合理有序的中西医结合干预,达到从源头上祛除邪毒,从而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目的。我们将该肿瘤全程管理工程命名为——五治五养。
林老为患者诊疗
“五治五养”是“固本清源”理论的具体体现。五治,具体表现为单纯中医治疗、中医防护治疗、中医加载治疗、中医维持治疗、中医巩固治疗。主要目的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治疗阶段,相应采用五种不同治疗模式,发挥控制肿瘤、防治复发转移、改善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作用,将中医肿瘤特色发挥于肿瘤治疗的全程。
五 治
1.单纯中医治疗:适用人群为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中医防护治疗:适用人群为围手术期、放化疗、靶向治疗期间的患者。以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目的在于减轻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3.中医加载治疗:适用人群为有合并症,老年PS评分2,不能耐受多药化疗而选择单药化疗的患者。以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提高上述治疗手段的疗效。
4.中医维持治疗:适用人群为放化疗后疾病稳定的带瘤患者。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目的在于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或下一阶段放化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5.中医巩固治疗:适用人群为手术后无须辅助治疗或已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目的在于防止复发转移,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五 养
在“四调一管理”肿瘤康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表现为心理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膏方调养、功能调养。主要目的是在肿瘤诊治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能、心理、营养、虚症状态、功能情况,相应采用的五种康复模式,发挥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合理营养、补虚扶正、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五治五养”的实施,综合运用五种治疗模式、五种养生模式,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结合,并进行动态疗效评估,适时调整医养方案,做到科学全面地评估肿瘤患者病情和身心状况,制订个体化有序的预防-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方案,最终使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中医大家 养生有道
我认为健康的方法无非是两个,第一个要有宽容的心。我很少发脾气,遇到不合理的事也很少暴躁,处事比较冷静。因为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能解决的,关键是你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第二个是要自律,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要有规律。在提高自己的品位过程中去享受,而不是在金钱耗费和堆积中享受。生活是要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合理的饮食、适合自己的运动、年老了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调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健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健康而生活。所以要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放松自己,不要一味为健康而费力。
林洪生为患者诊疗
杏林桃李满天下
谆谆教诲寄关怀
这些年来,我培养了很多研究生,中国的、国际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也带了很多进修生。教学相长,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2021年,我入选为首都国医名师,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传承老师并设有传承工作站。带教年轻人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中医药发展的需要。
今后,我会多带一些传承弟子。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我过去的经验和技术,来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成为更好的医生。我希望,让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合格中医肿瘤医生。
我想对现在科室的年轻大夫们说,能够在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应感到荣幸,要感谢老一辈搭建的平台,要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要继承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要站在国内乃至国际中医肿瘤最高舞台上而努力工作,不辜负自己所承担的重任,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始终以中医国家队的责任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良好的医疗道德,为中医药事业的守正创新奋斗终生。
悠悠岁月长
浓浓广医情
在广安门医院,我度过青年、中年以至老年,我觉得在广安门医院的工作生活教育了我、帮助了我。记得刚到广安门医院的时候,医院的环境其实并不是太好。给我印象最好、我也认为最美的就是我们的红柱子楼,古色古香,走进去感到特别舒服,冬暖夏凉,外面红绿相间的结构上面布满了爬山虎,让人一看确实有一个很好的中医院的感觉。
广安门医院建院初期建筑,现已拆除重建
我对医院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毕业以后就分到了广安门医院,是它培养我、造就我。广安门医院对于所有的医生来说,是一个宽容的、允许大家去发展的平台。它代表了国家级中医医院的水平,是中医的前沿水平,它的境界是高的。我们医院的肿瘤科是全国中医肿瘤的翘首,能在这里我感到很幸福,能在这里工作和学习是我的荣幸。希望医院更团结,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把广安门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