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寄语
国医大师 薛伯寿
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中医人,永远感恩,永远不忘党的中医事业,我一生不辜负先师蒲老的培育,勤奋执行周恩来总理指示:“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医学经验,造福于人民”。
我一直无限敬佩尊重中医老前辈,希望名中医必须以培养人才为神圣的责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靠年轻中医人才,希望后继中医者尊师重道,“天道酬勤”,一定要走大医精诚、德艺双馨之路;一定要反复研读经典,体悟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研读历代名医学术经验以丰富诊疗水平;一定要多拜当今名中医为师,突出中医特色,多临证领悟,开拓创新。
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的知识,择善而用,融汇创新运用,必能提高常见热病与温疫的疗效,是西医无法替代的。
杰出的中华文化是救世文化,中医药学是救世医学。让中华文明、中医事业造福于世界人民。
青年体会
心血管科主治医师 孙良明
蒲辅周先生在我们心中如泰山昆仑,令人高山仰止。如果有机会跟其弟子薛老学习,岂非幸事!后来梦想成真,我作为薛老的博士后,伺诊四年,对我影响深刻,是我中医理论与临证水平提升最大的四年。薛师以身示范,一生践行总理指示:继承发扬推广蒲老医学经验,造福于人民,成为全国医德标兵、国医大师、十大医学泰斗。
我最大的体会是,除了勤奋读书、临证以外,一定要有明师,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看的更高更远!看到老师灵活处理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包括疫情期间,救治危重举重若轻,而学习后自己临床疗效大增,使我对中医的信心、自信倍增;逐渐体会到病、人、家庭、社会、自然的一体,站在我面前的再也不是一个病体,而是一个人,可以透视其生活家庭,理解其心身之苦、疾病之源;理解了老师所说,好的中医必须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薛老特别重视《道德经》并将其列为必读经典,这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教我们如何做人,锻炼象思维,提高民族自信心。
薛师提醒我们,不能丢掉中医特色,中医学不能西医化,要现代化,与时偕进。“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我们青年一代,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自己的工作中,坚持中医的特色,结合西医之长,争取做好中医的传承、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