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医青年朗读社“健康中国,青年有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专题诵读(第10期)
时间:2025-04-07


       广医青年朗读社“健康中国,青年有为”专题诵读第10期——心身医学科郑瑀、预防保健科李伊然为大家带来诵读作品《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第六专题: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中)。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中)

原 文


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9页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44页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2020年3月2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96页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十八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0年3月2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0页

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平时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是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0年3月2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2-233页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0年3月2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3页

我们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要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2020年3月1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73页

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充实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要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病科、生物实验室等的规划建设,做好敏感医疗和实验数据管理。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年4月1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01页

历次抗击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实践表明,必须加快形成从下到上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的体系,努力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重中之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疾控、医院、科研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增强各类已知和新发传染病预警能力。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年4月10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01页

我国是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1页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要理顺医药卫生体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强化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健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创新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要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1页

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疫情监测预警贵在及时、准确,要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实现传染病实时直报,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要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网络直报、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研判风险,强化早期预警。要加强传染病等重大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建设和培训演练,真抓实备,常备不懈,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上得去、打得赢。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检验检测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对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能力。要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增强一线疾控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1-162页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