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护理学)建设,不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9月4日,护理部举办2025年院级护理病例讨论。本场讨论主题为“多学科协作助力精准护理”为主题,围绕脾胃病科一例病情复杂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特邀康复科、营养科、心血管科、肛肠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参与现场讨论。会议由中医护理方案优化管理组组长吴欣媛主持。
脾胃病科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患者因“反复排便排气减少20余年,再发并加重10天”入院,诊断为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既往经历结肠全切、小肠部分切除术、冠心病(支架术后)等,病情复杂,属于典型的慢传输型便秘伴多系统基础疾病患者。
脾胃病科护士李微、董冰洁、石雪分别从病例背景、现病史、治疗护理经过及护理评估、国内外护理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实汇报。脾胃病科护士长梁芳提出该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面临的多系统、多问题交叉难点,强调需借助多学科协作,整合中西医护理优势,实现精准化、人性化与安全性的统一。病例讨论环节由脾胃病科护士长梁芳主持。
李薇主管护师介绍病例背景,董冰洁护师介绍护理病例,石雪护师介绍案例护理进展。梁芳护士长主持病例讨论环节。
- 康复医学科赵颖系统介绍了便秘康复治疗中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腹部筋膜松解、肠系膜根释放技术、盆底肌筋膜放松手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并详细展示了盆底磁刺激与凯格尔运动训练方案,为临床提供了实用性强、操作性明确的技术路径。
- 食疗营养科齐文军根据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等特点,提出个体化饮食建议:以低脂、易消化、适量膳食纤维为主,避免摄入木耳、坚果、年糕等难消化食物,推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辅以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为临床饮食干预提供了具体指导。
- 脾胃病科陈亚光从中医角度分享了便秘治疗的思路与临床经验,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心血管科护士长吴欣媛指出,需特别关注便秘患者的“心脏友好型排便体位”,以降低排便过程中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风险,这一细节对支架术后患者尤为关键。
- 肛肠科李元超建议开展天枢、中脘、关元等经穴推拿,配合八髎穴、大肠腧刮痧改善症状,并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预防因排便困难所致皮肤破损和感染等。
护理部副主任孟昕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全院护理病例讨论是提升护理质量、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学科交流与协作,护理人员可拓宽视野、汲取多方经验,更从容应对复杂病情。下一步要将讨论形成的护理方案落到实处,推广使用效果良好的临床评估工具,动态调整护理措施,切实保障患者康复质量。
本次病例讨论为护理人员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护理团队将能为此类复杂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全面、精准的护理服务,助力其早日重返健康生活。今后我院护理部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定期开展病例讨论活动,持续提升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