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0月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广安门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2025年中医肿瘤学术年会”在福建福州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守中医优势,创临床新效”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中西医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委员出席本次会议,线上直播观看1700余人。
国医大师杨春波,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我院肿瘤中心主任侯炜,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红,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林生,全国名中医贾英杰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肿瘤科副主任郑红刚主持。
侯炜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对肿瘤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总结汇报,指出中医肿瘤学术发展的成果以及学术交流对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指导后续工作方向。
学术会议为期2天,特邀报告环节,国医大师杨春波系统梳理了脾胃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中医学术体系与肿瘤临证实践中的关键地位,分享了自己在辨证思路、方药应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福建省肿瘤医院孙阳教授详细剖析了子宫内膜癌从治疗前精准评估到治疗后疗效监控等全程管理策略,强调中医药在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作用。
侯炜在专题讲座环节作题为“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防治体系研究与进展”报告,系统梳理并深入阐述了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防治中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进展,着重强调肺癌免疫治疗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机遇与挑战,并指出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是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整体诊疗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
郑红刚主任在专题论坛部分作题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与实践”,立足临床问题,从我院多年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成果出发,汇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扶正培本”理论传承,以及创新“调气解毒”思想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实践。
博士研究生熊宏泰在前沿研究论文汇报单元作题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DCreg表达意义及与中医辨证虚实属性差异性研究”报告,从选题背景、临床基础研究结果与科研思路等方面进行充分展示。
本次大会共收到投稿200余篇,汇编为会议论文集进行交流分享。本次大会内容丰富、交流充分、讨论热烈,报告层次、论文质量代表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研究前沿,展示了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