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协委员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丨王笑频: 以“区域矩阵”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时间:2023-07-19

以“区域矩阵”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人民政协报》(2023年07月19日 第 6 版)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王笑频

医联体是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按照网格化及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级别,组建而成的医疗联合体。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医联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2023至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方案》指出,要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对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中高水平公立中医医院在保障患者就医需求,解决人民群众慢性病、疑难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面对持续每日过万人次门诊高峰,在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同时,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成为新时期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

在提升公立中医院服务能力,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发挥中医“国家队”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出以构建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区域矩阵”为抓手,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眼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模式。该模式下,广安门医院与京内14家医院、京外11家医院建立起紧密的医联体合作关系,持续推进西城区中医医联体建设及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项目建设工程,并打造了医联体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归纳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联”“强”“同”三方面的工作经验,或许能为其他公立中医医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新的思路。

一、以服务能力提升为抓手,推动各单位紧密联合

医联体建设首先要解决好合作协同问题,这要求牵头主体发挥引领作用,根据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地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面覆盖区域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2年底,疫情防控转段的救治高峰关键时期,北京市推行多年的紧密型医联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医联体框架内建立的基层转诊绿色通道,使得基层重症风险患者能够及时转往大型医院得到有效救治,轻症患者从三甲大医院转往下级医联体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输液、吸氧,避免了过多占用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资源和医疗挤兑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

打造紧密型医联体,要充分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完善诊疗规范,并在推进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制定常见病种双向转诊的原则和流程,以慢病为切入点对慢病的分级诊疗提出技术方案,使得牵头医院诊疗模式成为各医联体合作单位诊疗行为蓝本,才能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二是构建分工协作机制。要在医联体中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医联体单位合作内涵,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推动医联体建设由“松散”转向“紧密”。

三是建立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作为牵头医院,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为医联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以广安门医院为例,针对转诊患者需求,医院在硬件方面依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专项支持,对急诊区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新制剂中心陆续投入使用。诊疗技术方面,医院大力推动日间手术、MDT门诊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将医院先进诊疗经验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特色技术和适宜疗法下沉。软硬实力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区域医疗短板的补齐,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中医药疫病中心建设,促进医联体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医学中心创建为动力,推动医联体做大做强

医联体建设要解决好发展问题。近10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实力提供新动力。今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要“推进医联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医院托管模式和重点项目扩大医疗集团服务辐射范围,成为医联体发展的一种新探索。

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在内部由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构成,在外部由若干协作单位共同提供医疗服务,集团外部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疗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指导作用。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医医院医联体实践中,广安门医院以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基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构建起辐射河北保定、山东济南、福建三明等多个区域的医疗集团化发展布局,力争拓展医院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辐射。通过高水平医院在部分病人流出较多的省份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补齐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短板,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作用范围。

三、以标准制定与信息技术为指引,推动医联体同质发展

在医联体内为患者提供同质化、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取得患者认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我国医疗质控标准大部分来源于我国高水平公立医院的临床研究和诊疗实践,随着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发展,质控资源在医联体中逐层下沉,使基层具备了优质服务的要素。其中,“互联网+医疗”为促进质控资源下沉、保障医联体同质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特别是“信息化先行”成为加快实现医联体合作单位间的学科、品牌、文化、技术、服务同质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牵头医疗集团要依托高级别电子病历系统等技术平台,实现不同区域医联体合作单位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病历档案共享,保障两地双向转诊等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医联体内同质化、垂直化、一体化、集团化管理落实、落地。

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是优质资源高效配置的结果,与基层能力提升、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等医改目标完全一致。除了信息技术支撑,要推进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推动医疗、运营、信息管理一体化构建高度同质化管理,调动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并强化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协同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方便人民群众看病、提升医疗服务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百姓医疗费用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改革红利。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公立中医医院要深刻总结三年来中医药在我国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优势作用,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工作要求,持续推动中西医协同救治,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不断发挥中医药在分级诊疗体系和制度建设中的特色优势和作用价值,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特色突出的全链条、连续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构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