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阶,男,云南文山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从事中医学临床与科研三十余年,按照中医学“肯定现象—发现规律—规范标准—提高疗效”的研究思路,围绕冠心病这一重大疾病,从中医学证候标准规范入手,在中医学证候及心血管病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共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3篇,其中SCI论文95篇,总被引频次7355次。主编著作12部。“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冠心病病证结合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病病证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兼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伤寒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获博士学位。
1989-1993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1993-1996年赴马来西亚讲学及诊病。
1996-2005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
200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领域:
心血管及慢性疑难疾病的诊治,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及急慢性心力衰竭等,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房颤、心肌病、心衰方面有独到经验。
研究方向:
(1)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2)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3)中医证候标准规范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4)方剂组分配伍研究;
(5)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研究;
学术成就:
1.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早年跟随湖北中医学院伤寒大家李培生教授学习经方,后师从陈可冀院士攻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积累了深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疑难疾病经验,尤其擅用经方治疗房颤、心肌病、心衰等。临证时强调抓主证以执简驭繁,善用麝香芳香温通治疗主动脉夹层,瓜蒌薤白宣痹通阳治疗PCI术后胸痛,附子回阳救逆治疗重症心衰,苓桂剂温阳化饮治疗心肌病心脏扩大,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持续性房颤,炙甘草汤调补阴阳治疗心肌炎后遗症,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等,提高了中医药临床疗效。
2. 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历时20余年,以“病证结合”为切入点,以“证候要素诊断”和“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为关键技术突破口,首次提出“冠心病证候要素”概念,创立了以证候要素为基础的冠心病病证结合辨证新体系,具有简明、实用、可推广特点,有别于既往的辨证体系;首次揭示了冠心病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以及中医干预影响,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形成冠心病病证结合诊疗规范,发布《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中医证候标准规范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然而,数千年来,证候诊断标准及规范化问题限制了中医临床诊疗及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师从陈可冀院士,从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首次采用计算机多因素分析研究血瘀证,提出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定量记分表及血瘀腹诊的客观诊断方法;首次构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升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依据;首次构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价中医临床疗效建立示范;并从基因组学、microRNA组学、甲基化,以及lncRNA-microRNA调控网络层面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分子靶标。
4. 方剂组分配伍研究
方剂组分配伍研究,突破传统方剂君臣佐使与七情配伍理论局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成分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的创新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针对冠心病的核心病理生理学机制,研制而成针对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分配伍新药活血安心方、丹参通络胶囊,达到精准治疗和用药安全目的,为提升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5.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研究
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功底,在文史、诗词、书法方面均有积淀。龟鹤遐龄,养生寿老,祛病延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懈追求。临证时,注重发扬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倡导自然养身、恬淡养心,通过四季调神、起居、运动、气功、服食补益、药酒等传统保健方法,因人制宜,达到健康长寿目标。作为第四届、第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曾多次为部级领导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作中医养生报告,在中央保健会诊工作中成绩突出。
人才培养: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后1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其中1人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四”劳动奖章,1人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优秀国内学术论文”,3人荣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医院管理:
将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结合中医特色应用于医院管理,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发展。以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中医院为目标,通过规范管理、创新体制,医疗质量逐年提高,医院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院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医院门急诊总量与2007年前相比增长1.5倍以上,率先引进保柏医保业务后国际患者不断增加。并与国际顶级医学机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建立长效科研合作机制,使广安门医院成为现代中医院的品牌与示范。
社会荣誉:
1992年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青年代表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2004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金质奖章。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奖)。2009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集体奖状。2010年受聘为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2012年还被评为卫生部、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工作者,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整合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2014年参加全国科学进步奖表彰大会。同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6年续聘为第五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同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个人),被评为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优秀管理人才。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利用中医药做好慢病防控的策略和建议”,并接受新华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