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寒露:暮秋阴长露冷凝,润燥防寒畅神明
时间:2022-10-0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辨形观义,寒字指“人躲屋内,蜷卧草上”,而秋始于露气变白之时,秋为旻天、素秋,“旻”是悯木叶变黄飘落,“素”指万物归为朴素,一派收敛肃杀之象。

万物感时令 三侯天地应

一候:鸿雁来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白露初候为“鸿雁来”,指首批南下的鸿雁们;宾为后至之意,即迟行的鸿雁在寒露初候之时纷纷南下。气候更迭,迟行的鸿雁排成队列陆续往南迁徙,弃阴从阳寻找越冬之地。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雀鸟,感阳而出;蚌蛤,入水为阴,逢寒露时节天气清冷,阳已入阴,飞雀隐没避寒化为潜蛤,感秋寒而收敛。雀、春夏为阳,蛤、秋冬属阴,万物生长代谢皆随四季更替而顺时变幻、因时而异。

三候:菊有黄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草木皆感阳盛而华,独菊因阴盛而绽放,其色应土旺之气。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寒露渐近尾声,深秋百花皆感阴气而凋零,唯黄菊独盛开,各季末十八日皆为脾主之时,故黄菊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大多数花的药性皆以升发为主,然菊花得秋凉肃降之气而主降火。黄菊花性平味苦,具有疏风散热、利湿、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其清热力强,常用于疏散风热。

阳消阴渐长 秋燥宜润养

寒露节气,寒热交替,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着寒气渐长而趋于萧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消阴长,阳气渐退,阴气渐生,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故寒露气候的主要特点为燥、凉。燥盛则干,易伤津耗液,燥气偏盛会出现口干舌燥、胸闷气喘、烦躁失眠、便秘等内热表现;凉(寒)性收引,易损伤阳气,寒气偏盛会出现四肢欠温,畏寒,头痛等症。值此寒露时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主要在乎于外寒内热,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理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顺势调整,故秋防燥邪当需柔润为主、清热为辅,以确保体内“阴平阳秘”、“元真通畅”。

粥饮功清补 津润阴得护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寒露时节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津、润肺燥为宜。秋气主肃杀收敛,酸味收涩补肺,辛味发散泄肺,故饮食上宜清淡为主,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以免其辛温发散之性耗伤阴液;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蜂蜜、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药食;肺金应白,秋季常吃白色水果可收到润肺之效,如梨、甘蔗等。而顾护后天脾胃为四时养生都应遵守的法则,早餐食粥以利和中益胃生津,可食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肌防燥,山药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 寒露推荐滋补方 ★

五汁饮

【材料】适量鲜梨、莲藕、荸荠、芦根、麦冬。

【做法】将鲜梨、莲藕、荸荠分别洗净、去皮、切块;芦根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将所有食材倒入锅中,加水1500ml;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30分钟即可。《温病条辨》言:“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鲜梨功清热止咳、润肺化痰,《本草便读》言梨味甘微酸,清烦热,治热咳燥咳,生用能清热,熟用可养阴;莲藕能清热润肺、凉血化瘀;芦根主清热凉血、除烦止呕;荸荠专清热化痰、消积利湿;麦冬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生津。和而为饮,五药作汁,功擅养阴清热、清肺润肺。

★ 寒露推荐滋补方 ★

山药白果银耳粥

【材料】山药、白果、银耳、冰糖各20克、枸杞子10克、糯米或粳米100克。

【做法】银耳洗净后浸泡30分钟,去除黄色根蒂部分,白果去壳,山药切段;将上物及浸泡透的米、银耳和枸杞纳入热水中搅匀;用大火煮开后以小火煮30分钟;纳入冰糖再煮5~10分钟,至冰糖融化,粥水粘稠即可食物。药食同源的主要食材之山药功擅补气,入肺、肾经,能补益肺肾之气、贯通先天肾气及后天宗气。《本草纲目》言:“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 寒露推荐滋补方 ★

蜂蜜柚子茶

【材料】柚子500克,适量冰糖、蜂蜜及食盐。

【做法】将柚子皮用食盐搓揉3分钟后洗净,后切块以盐水浸泡1小时,再加入清水用中火煮10分钟后捞起,后与果肉同放入干净无油锅中,加适量清水和冰糖,以中小火熬至黏稠,熄火放凉后加入蜂蜜搅匀,后装入密封罐,冷藏保存。取两汤匙的蜂蜜柚子茶加温水调开即可,或加入绿茶、红茶汤中搅匀饮用,口感更佳。功效:滋阴润燥,润肠通便,适合肺燥阴虚、大便秘结之人。

畅意安神 起居养身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素问·举痛论篇》

“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

——《素问·刺法论》

“每八月十日已后,取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

——《千金要方》

《内经》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是辅助心来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肺在五志应悲忧,秋季易情绪低沉,如果因为悲伤过度而使肺失其职,易导致气消血滞,出现诸如短气、咳嗽等症。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调理肺气宣降,对宣肺、解忧大有裨益,这亦是火克金、喜胜悲的养生原则。

适当的形体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强壮筋骨,但须注意“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室外运动时间上应避开早晚寒凉,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即经文多言“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运动量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谨防伤阴损阳之患。五禽戏、太极拳、六字诀、八段锦,或者慢跑、打球、爬山、游泳等活动,都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心身康健之功效。

谚语说“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从足下生”。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利于足部的血液循环,也能预防秋燥、温肾散寒、缓解疲劳、舒筋活络。应注意泡脚水温不宜过烫,一般在40℃-43℃左右均可;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结束后切勿晾干,需用毛巾擦干,以防寒邪入侵;足部皮肤破损、患有静脉曲张、糖尿病足,过饱人群需谨慎泡脚。

引火归元灸涌泉 宣肺清热揉太渊

★ 寒露推荐保养穴位 ★

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为肾经的井穴,具有散热生气的功效。《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遍处。秋收冬藏,寒露时节养生按揉涌泉穴有引火归元之功,还能缓解失眠、疲劳及怕冷等情况。操作方法是将拇指于穴位处用力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亦可以火灸之,激发肾气,以腧穴处皮肤微微泛红而不灼伤为宜。

★ 寒露推荐穴位 ★

太渊穴

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具有理血通脉,宣肺平喘,清泄胃热的功效。金秋应肺,燥邪当令,加之寒露时节天气变凉,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咳嗽。寒露时节养生可以按揉太渊穴以宣肃肺气。操作方法为用大拇指的指腹和指甲尖垂直方向轻轻掐按穴位,各掐按左右两侧穴位1~3分钟,以酸胀为宜,或以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腧穴皮肤微红为度。

天地人和法自然 形健神安保长全

“养生之术,每欲小劳,但莫大疲。”

——《寿世保元·辨证论》

“是月(即阴历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孔隙。勿冒风邪,无恣醉饱。”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黄菊盛放,露水盈盈。在这冷热交替的寒露时节中,我们首当顺应时令,因时而变,道法自然,修身养性。所以寒露时节调摄养生应以保养阴精、滋阴润燥为主,慎起居、避风寒、节饮食、畅情志、适劳逸,由多方面着手以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来调养身心。秋风起,寒意浓,举国同庆短暂休整,振奋精神,元气满满的迎接新时光,十月,宜内求,宜收获!

本文作者为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吕品副主任医师 黄梦文、曾静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