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物候有三,天人相应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日消,暑气渐退,酷热难熬的“三伏”天气已经接近尾声。
一候“鹰乃祭鸟”,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总称,“登”引申为谷物成熟。
应时而食,润燥养脾胃
“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安静性情,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养生》
处暑时节秋燥尤为严重,秋应于肺,肺为娇脏,燥气容易伤肺,因此这个时节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肺主通调水道,与胃、肾密切相关,因而秋燥常导致肺胃津亏、肺肾津亏的症状同时出现。如:口鼻干燥、干咳甚至痰中带血、便秘、乏力、消瘦、皱纹增多等。
五味之中,苦味属燥,苦燥对津液元气伤害较大。处暑养生,建议少吃苦瓜、羊肉、杏等苦燥之物;已出现肺燥津亏症状者,及时冲泡麦冬、桔梗、甘草等茶饮用。也可以吃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来润肺,比如秋梨,萝卜,藕,香蕉,百合,银耳等。民间也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
饮食推荐,药膳护健康
“苦夏”之后,人体气阴耗伤,体质下降,传统饮食与养生习惯都流行“贴秋膘”来增加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然而,脾胃在刚刚经历了各种烧烤、啤酒、冷饮的“洗礼”,功能减弱,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初秋不要急着大补,可先补食调理脾胃的食物,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我们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同时多吃凉润的食物来养肺平肝。
★处暑时节饮食养生★
麦冬竹叶茶
【食材】麦冬10克、百合10克、竹叶15克。
【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竹叶除烦止渴。三味药物共奏养阴润肺生津,除烦止渴安神的功效。
★处暑时节饮食养生★
陈皮砂仁炖肉
【食材】陈皮10g、砂仁6g、姜3片,肉类可根据喜好自选,但要注意少吃辛燥过重的狗肉、羊肉。
【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这两味中药加上肉一起炖,能起到理气、化湿、开胃健脾的作用,刚好能化解长夏脾虚湿困的困境。
★处暑时节饮食养生★
首乌百合粥
【食材】何首乌、百合、枸杞、红枣、大米、白糖、红花。
【制法】将何首乌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煎煮,随后取出药液;将大米、红枣、枸杞以及百合一起放入药液中熬粥,粥好之后放入白糖以及红花,煮开后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解暑消烦,利咽润肠、祛斑美白。适用于便秘,干咳,心悸,心烦口渴,面色无华等症状。
★处暑时节饮食养生★
山药杏仁粥
【食材】山药,杏仁,粳米。
【功效】山药入肺经,可生津益肺、滋养肺阴,对于肺虚咳喘等症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杏仁可以生津止渴、润肺定喘。这两者合用,对于久咳、干咳无痰等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日常也可以作为肺部的保健食疗方食用,适用于秋季燥咳不眠,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制法】取120g山药去皮后切成滚刀块,取12g杏仁去皮备用;将这些食材和50g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熬煮成粥即可。
★处暑时节饮食养生★
银耳雪梨汤
【食材】银耳、雪梨适量。
【制法】银耳用水泡发3小时,去蒂切碎,雪梨洗净去核切条一同炖煮。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雪梨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效果。银耳雪梨熬成汤可以滋阴润肺,消痰降火,尤为适合秋季食用。
增加睡眠,早睡早起
处暑时节,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产生懒洋洋的疲劳感是自然的现象。
我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起居作息,早睡早起增加睡眠,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再加上合理饮食,安然度过处暑。
导引养生,自调自愈
行功:每日丑寅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返两手搥背之上,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肩背痛,胷痛,脊膂痛,脇肋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少气咳嗽,喘渴上气,胷背脊膂积滞之气。
动作分析:处暑导引在每日早晨五点前初醒时,正坐,转头,两手向两侧拉伸,然后折返捶于背上,反复五至七次,结束时叩齿、吐纳、咽液。
进行本式动作前,先将背部伸直,两臂向身体两侧牵拉伸展,然后屈臂,两手握拳捶打脊背两侧膀胱经循行所过,从尾骶骨两侧至脊背中段,上下反复五至七次。
握拳应为空拳,空拳击打于背部会产生更明显的震动并向体内传导,对体内脏腑经络产生刺激和调节效果。两臂反屈可以令胸廓打开,有利于肺气出入。
加上捶打对腹部及盆腔产生的震动,可以导引体内气机下降,与秋季自然界阳气下降收敛的变化相应。两臂反屈对循行于身体两侧的足少阳胆经有一定的牵拉伸展效果,但更主要是通过捶打传至胁肋部的震动来对足少阳胆经产生刺激和调节。
常摩常按,腧穴调养
处暑节气仍属于夏秋之交,气候变化较为剧烈。肺脏外合皮毛,易受气候影响,因此此时尤其应当注意肺系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等。秋冬是人体不断积攒正气为明年春夏喷薄而发做准备的时期,因此我们要从秋季开始,培补元气。
大椎:在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正中线上。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此两穴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有效穴位,按揉、艾灸此两穴有增强体质,预防外感的作用。如果鼻炎已经发作,按揉迎香穴能使鼻窍通利,缓解症状。感冒第一天的患者,在大椎处拔火罐10分钟左右,可立时而愈。
关元: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处。
涌泉:在足底,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中上1/3交点。
此两穴均可固本培元,调补肾经。立秋之后贴秋膘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补元气,按揉、艾灸此两穴是立秋之后保健的常用方法。
如果说夏季的热烈带给我们了一次生长的盛宴,那么秋季的到来将带给我们稳重的积淀。鲜衣怒马,悲喜从容,当夏天的浮躁与浓烈退去,愿我们更加明朗开阔,更加成熟!
本文作者:硕士研究生高昭,副主任医师吕品
审核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