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雨水节气养生——春水为泰贵且润,调肝健脾焕生机
时间:2025-02-18

“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雨水三候,应时而至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降水量逐渐增多,立春之后力量天地气交,春之水为泰。在雨水的滋润下,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一候獭祭鱼:雨水节气冰凌已解,水獭很容易将残冰打破来捕鱼。

二候鸿雁来:候雁、北雁乃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三候草木萌动:春雨润泽,草木初生,故曰“草木萌动”。草木开发冬时闭藏之气,随地中阳气的升腾开始抽芽返青,大地渐染新绿。

起居调养,情志摄生

雨水时节,中医养生理念以“疏肝健脾,顺应春生之气”为主。

1. 肝气调达,脾胃为要

《黄帝内经》云:“春主肝”,肝木易克脾土,加之雨水湿气渐盛,导致 食欲不振、腹胀等症,故养生需“省酸增甘”,少食乌梅等酸涩之物,多食山药、大枣、薏米等甘味食材,以健脾祛湿。日常饮食宜选用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多食用既利于升发又富营养之品,如豆芽、柑桔、香菜、蜂蜜、新鲜蔬菜等。

2. 起居有节,春捂防寒

雨水时节 乍暖还寒,需注意“春捂”,尤其是高血压、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气温稍稍升高就急于脱下冬装,以防气温的上下起伏导致血压波动、病情反复。还要 护好肩颈、腰腿关节,老年人避免冷水洗漱,以防寒湿入侵。对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应该适当保暖,预防因感受风寒而导致感冒、头痛、呼吸道感染等。

春季冷暖交替、鲜花盛开,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多事之秋,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以采取每天早晚用温水洗鼻、毛巾热敷面部,特别是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于减少鼻炎发作和缓解鼻炎症状的措施。

春季属肝木当令, 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阳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在起居方面,宜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的生机,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食饮养生,摄纳妙法

孙思邈《千金方》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气当令,饮食调养宜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又值阳气生发之际,还应遵循《黄帝内经》四时调养原则,顺应升发之气。同时因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使人体的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

★ 雨水时节推荐饮食 ★

薏苡仁党参粥

【食材】薏苡仁30克、党参15克、粳米200克。

【做法】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分钟。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

【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有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的作用,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是一道祛湿佳品粥。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不适合有大便燥结、气滞等不适症状的人食用

★ 雨水时节推荐饮食 ★

以粥养胃

山药薏米粥:健脾祛湿,适合脾胃虚弱者。

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缓解春燥。

萝卜丝饼:理气消食,顺应春生之气。

★ 雨水时节推荐饮食 ★

时令食材 以芽疏肝

春笋、荠菜、豆芽等“春芽”富含生发之气,可疏肝健脾。

雨水时节,湿气渐重,湿邪易困扰脾胃。饮食上应杜绝寒凉食物,多食健脾祛湿的粥品。

导引按跷,腧穴养生

★ 雨水时节穴位养生 ★

导引功法

【散步与八段锦】舒缓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尤适合老年人。

【拍打肘窝】掌心拱起轻拍肘窝(肺经、心包经循行处),排出心肺火毒,每周一次。

★ 雨水时节穴位养生 ★

腧穴保健

【足三里(健脾要穴)】:每日按揉3分钟,增强脾胃功能。

【迎香穴(鼻翼旁)】:揉按可缓解过敏性鼻炎。

【督脉艾灸】:雨水前后艾灸背部督脉,升发阳气,调和三焦。

雨水时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借春雨之润,疏肝健脾,以饱满生机迎接春暖花开!

本文作者: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吕家兴、高昭

审核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