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如约而至,紧接着就要进入“三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民间谚语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描述。在这个酷热的气候中,健康养娃有哪些注意?中医又有哪些可以帮助我们,护佑儿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夏日的养生方法呢?
调养脾胃
小暑节气高温酷暑,湿度也大,人体容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出现疲倦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佳、脘腹胀满、腹泻等症状。故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既要注意清热祛暑,也要注意健脾化湿。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司运化饮食及水湿。饮食上可多选用荷叶、冬瓜、赤小豆、茯苓、扁豆等清热利水、健脾祛湿的食材。
固护阳气
夏天解暑热不能贪凉,使用空调时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较大,如果要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建议先把孩子身上,尤其是后颈部和肩部的汗液擦干,待稍微凉爽后再进入室内,这样能减少冷空气对孩子的刺激,让孩子更容易适应室内环境。晚上睡觉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膝盖和肚脐,固护好体内的阳气。
泡脚保健
夏天儿童喜欢光脚踩地,会导致风邪从脚心进入胃肠,影响胃肠的消化运转,所以尽量穿拖鞋不要光脚踩地。同时,泡脚不是冬天专有的保健方法,夏季吹空调多,吃冷饮的多,人体更容易受寒,更要经常泡一泡脚驱散寒邪。泡脚靠的就是温水对脚部经脉的刺激作用,不仅能暖脚,更能暖五脏六腑,体内的寒邪、湿邪,加速排出,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注意给孩子泡脚时,水温40℃左右没过脚踝即可,每次泡10到15分钟。
广安门医院儿科根据儿童不同体质,推出了健脾化湿、清肝温肾等泡脚药方,可根据患儿体质更有针对性地治疗,达到调理脾胃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穴位养生
按摩阴陵泉利水除湿
夏季湿气较重,孩子可能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可按揉阴陵泉。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拇指沿着小腿内侧骨的内缘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关节下的胫骨向上弯曲凹陷处即为穴。
AI生成示意图
操作:将拇指指端放于穴位处,按揉2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度。
作用:加强脾胃运化,利水除湿,调理三焦,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清暑食疗
三豆饮: 由绿豆、黑豆、赤小豆各15g组成,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则健脾补肾,这三个食材搭配起来可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适合又湿又热的夏季喝。
容易出汗、上虚火或阴虚火旺的孩子可以喝乌梅三豆饮:乌梅10克,黑豆10克,绿豆10克,黄豆10克,冰糖5克,这里把赤小豆换成养脾的黄豆,还加上了补津的乌梅,既祛邪气,又补正气。一方面,可以帮孩子补充夏季出汗流失的津液,以免伤及阴津;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孩子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
冬病夏治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源自清朝,又名天灸,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的理论,传统的三伏贴为药物贴敷。广安门医院儿科在“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指导下,以经络理论及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用皮内针代替药物贴敷的三伏天的“针贴”治疗。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阳气非常旺盛,而三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进行贴敷,更能激发儿童体内的正气,调节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温风至,盛夏始,小暑节气中,内注重清热解暑、健脾除湿,再配合三伏贴外治增强体质,顺应节气变化,就能安然度过小暑,为健康度过盛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