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四十六日而立夏。立夏多在是月也。”
——《吕氏春秋·孟夏纪》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莲生八戕》
节令三侯
立夏是一年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以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茁壮生长的阶段。
初侯蝼蝈鸣。蝼蝈,蛙也,是指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虫在立夏万物藩秀之交,出洞鸣叫觅食,夏日的气息渐浓。
二侯蚯蚓出。蚯蚓,即地龙,立夏阳气极盛,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感知到阳气的生发,从泥土里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三侯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本草》称菝葜,是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现作药用,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的功效。
饮食应天
“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
——《遵生八笺·夏季摄生消息论》
立夏时节,食俗最为丰富。如立夏尝三鲜,吃立夏饭、立夏馃、立夏蛋,喝立夏茶,吃光饼、脚骨笋等。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可吃少许葱头,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少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食物;少吃热性的食物,多吃酸味食物,如酸梅汤、凉粉、山楂、糖拌西红柿等,可清热消暑,增加体内的水分,以补充出汗的消耗。
★ 立夏推荐滋补方 ★
杂粮饭
【食材】鲜豌豆30g、鲜蚕豆30g、糯米50g、花生50g、大米200g 白术30g 茯苓30g。
【做法】取花生50g以水浸泡约5小时,纳洗净的鲜豌豆30g、鲜蚕豆30g、糯米50g、大米200g,再加白术30g ,茯苓30g及适量水蒸煮,可供两人食用。
【功效】运脾利湿和胃。
★ 立夏推荐滋补方 ★
鱼腥草拌莴笋
【食材】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鱼腥草洗净切段,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祛痰。
★ 立夏推荐滋补方 ★
代茶饮
【药茶】龙眼肉5g 百合3g 茉莉花3g 莲子肉3g
【饮用】上四味,沸水浸泡,以作茶饮。
【功效】清心养心。
起居顺时
立夏后天气渐渐转热,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畅达、轻松的情绪,则是缓解及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好方法。
夜卧早起顺天时
古人在很早便认识并总结出了夏季养生的总原则,如《黄帝内经》有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孟夏之际,白昼越来越长,可以稍微晚睡一些,但最晚仍要在23点之前入睡。
适当运动戒贪凉
虽然天气逐渐炎热,但也不要贪恋空调房,适当地活动出汗,有利于调畅气机。宜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八段锦、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到7次,每次在30分钟左右。并适当饮水,补充津液。注意不要贪凉,不要喝冷饮,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腧穴保健
通应,入夏后,心气开始旺盛,此时心气易受损伤;气候多湿热,同时暑邪容易耗气,湿热困脾,脾虚不能生化气,身体容易感觉疲倦,呈气虚有湿状态,脾胃及消化系统也容易出现疾病,每天坚持按揉相应穴位,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 立夏推荐按摩穴位 ★
神门穴
【定位】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在手掌尺侧豌豆骨的内下方凹陷处,腕部横纹上。
可用拇指立起,指尖点按神门,直到局部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心慌,心绞痛,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立夏推荐按摩穴位 ★
内关穴
【定位】位于掌心侧腕横纹上2寸(约3横指),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一手拇指按压对侧内关穴,稍微向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按揉2-3分钟后,双手交替按揉对侧,以有酸麻胀感为佳,有调心气,护心脏功效,能缓解心痛、心悸、胸闷。
★ 立夏推荐按摩穴位 ★
气海穴
【定位】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1.5寸。
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揉按,以局部红晕为度,注意力量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按揉10分钟或艾灸15-20分钟,有固本补气的作用。
养生长全悦迎夏
夏日初到,是生活的热情,是热烈的生命。夏季重点关注我们的心脏,养心气,祛心火,注意饮食清淡,晚睡早起,适当午睡,让我们养好身体拥抱夏天!
本文作者: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高昭、黄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