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大肠癌的防治
时间:2023-05-08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大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40.80 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04%,成为我国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虽说大肠癌发病率高,但是并不可怕,早期大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因此,了解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康复后的随访管理,做到早诊早治,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大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因素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1)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长期的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过多的胆汁酸分泌,损伤肠黏膜上皮,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患癌风险。而低纤维素饮食不利于肠道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些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的接触时间增加,同样造成黏膜的损伤增加患癌的风险。

(2)加工肉类:这里的加工肉类是指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工艺制成的肉类,是IARC明确列为I类致癌物的饮食。这些经过腌制和加工的肉类中往往可能存在超标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我们体内后会被转变为亚硝胺类物质,是致癌的元凶。

(3)酒精的摄入:IARC致癌物的名单上还有酒精以及含酒精的饮料,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是致癌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将近40%的人缺少代谢乙醛的酶,长期饮酒会导致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增加患癌的风险。

除了饮食之外,吸烟、久坐、缺乏运动、不规律的作息等生活习惯均可影响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不是说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就一定会得大肠癌,只是强调相比较遗传因素,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从而减少患癌的几率。

2.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大肠癌早期一般并无明显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便血是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但便血就一定是肠癌吗?这个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便血是鲜红色,并且与粪便分开或者附于粪便表面,同时患者既往有痔疮、肛裂的病史,那高度怀疑是良性的疾病。肠癌的便血一般是黏液血便,呈暗红色,此外肠癌还伴有其他的症状,这些伴随症状与病灶的位置有关。进展期肠癌如果是直肠癌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肛门下坠、里急后重的情况,左半结肠癌的患者一般伴有腹胀、腹痛,不完全梗阻的情况,而右半结肠癌一般伴有贫血、乏力等症状。

3.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制品(熏肉、火腿、咸鱼、香肠等),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积极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就是大肠癌的筛查: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除了饮食习惯的改变外,部分原因得益于筛查的实施,大肠癌筛查的方法有多种,肠镜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于高危人群包括有结直肠腺瘤病史、CRC家族史和炎性肠病等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肠癌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1次结肠镜检。对腺瘤性息综合征或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每年行结肠镜检。对Lynch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20~25 岁开始结肠镜检,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接受内镜的筛查。如果拒绝镜检,推荐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检测,任一项阳性者需进一步进行结肠镜检查。

4.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治疗强调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之以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综合性治疗。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靶向治疗研究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药物的获批,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晚期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改善。

中医药是我国大肠癌综合治疗的优势,可贯穿肠癌治疗的全过程,在肠癌治疗的不同阶段、与多种西医治疗手段相互配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中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创面愈合、防止腹胀、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快速康复,同时通过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防止术后复发、转移。

(2)与放疗、化疗相结合,可以减轻恶性、呕吐、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

(3)与靶向治疗相结合,可减轻靶向治疗引起的痤疮样皮疹、继发皮肤感染、手足疼痛,皮肤红斑脱落、腹泻等毒性反应。

(4)对于不能耐受西医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单纯应用中药治疗,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5.大肠癌的随访

术后随访是大肠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规范的随访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

(1)病史和体检,以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监测,每3个月1次,共2年,第3~5年,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 次。

(2)胸部、腹部及盆腔CT,术后的2年应每6个月1次,然后每年1次,共5年。

(3)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每5年1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发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正常黏膜到增生性息肉,再到腺瘤,最后发展到癌症,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生活中坚持健康饮食、戒烟、控酒、减肥、适量运动、保持好的心情,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接受相关筛查,完全可以对大肠癌做到早防早治。对于确诊肠癌的患者,积极规范的治疗,定期随诊,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本文作者/审核专家

樊慧婷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1)扶正中药对肿瘤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2)肿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工作。系统学习研究过中药药学尤其是抗癌中草药的知识,擅长将中药药理研究成果与中医理论、辩证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主要擅长: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子宫颈癌、淋巴瘤等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