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中。夏,假也,至也,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夏至为五月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三礼义宗》
物侯有时,万物有道
夏至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正因夏至的发现,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人创制、发明二十四节气的过程。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万物阳极而阴长,随着这天阳气达到顶峰,阴气开始生长。
夏至物候有三:一候麈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鹿开始脱角。鹿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经典释文》中,把“蜩”解释成“蝉”。
三候,“半夏生”。半夏,一种喜阴的药草的名称,夏至前后感知阴气的生发而生长。因此时夏天过半,所以叫作半夏。
应天而养,适地而居
夏至日虽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刻,却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夏至日之后气温会进一步持续升高,虽处在炎热天气之下,但因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尽量减少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夏季炎热之时可以适度运动,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为好,若运动过激,导致大汗淋漓,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锻炼后应选择温水冲淋,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降低肌肉张力,改善肌肉皮肤血液循环,清洁凉爽的作用。
夏季蚊虫滋生,注意打理个人及居室卫生。同时,降水量大依然是此时的特点,尤其是南方的朋友要一直注意湿热的困扰,健脾利湿防止外湿侵袭,杜绝内湿生成。
食饮应时,除湿健脾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阳气生发浮于体表,内里消化能力就会较为虚弱,同时夏季湿邪较重,极为容易困脾,影响运化消导。因此,夏季因为多汗,体内的盐分损失过多,此时应该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清心,多食酸味以固表。
1.应注意饮食清淡,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但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2.注意多补充水分,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3.要注意节制寒凉食物的摄入,寒气极易客于中焦,进一步造成脾胃运化失常。
★夏至时节推荐饮食 ★
荷叶茯苓粥
【食材】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糖代谢异常者可不加白糖。)
【功效】茯苓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功效,荷叶可清暑化湿,降脂凉血,且对暑热,暑湿引起的烦躁口渴,腹泻有一定的疗效。
★夏至时节推荐饮食 ★
酸梅汤
【食材】乌梅50g,干山楂片15克,陈皮丝10g,干桂花5g,冰糖20克,甘草10g。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大概1小时后断电,即可享用。
【功效】乌梅有敛汗生津止渴,抗衰防氧化的作用,山楂健脾消食,陈皮理气健脾,总体上能助脾胃运化,敛气生津,尤为适合酷暑盛夏。
★夏至时节推荐饮食 ★
代茶饮
【药材】酸枣仁10g、莲子10g、赤小豆10g、桑葚干5g
【功效】酸枣仁能养心、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桑葚可滋阴,可养血,莲子可以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滋补元气,赤小豆能利水除湿、补血脉等,对除湿热是很有益,总体共奏养心除湿热之功。
腧穴养生,络和人安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时气候炎热,人体凑理疏松,玄府大开,选择此时在穴位上施灸,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此后正值“三伏灸”的最佳时间,患有脾胃、关节寒湿性疾病,气虚性疾病的朋友尤为适合。
★夏至时节推荐保健穴位 ★
神门
【取穴】养心安神,补益心气,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功效】可以起到养心安神的功效,要注意心火旺盛的朋友慎灸。
★夏至时节推荐保健穴位 ★
关元、涌泉
【取穴】关元在下腹部,脐下三寸;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两穴相配伍,可以起到温肾阳,鼓舞一身阳气的作用。肾阴虚者慎灸。
★夏至时节推荐保健穴位 ★
中脘
【取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 肚脐 连接线中点,即肚脐向上4寸。
【功效】灸中脘可以起到温胃暖中焦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一不小心就会贪凉饮冷,伤及中焦阳气,温灸中焦中焦穴位有助于去除脾胃寒湿。
夏日已深,志闲心安
夏至已至,万物极盛,绿茵渐浓。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愿我们在炎风暑雨中也能拥有“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的闲淡,即便身处燥热的仲夏,也能够在心底,辟出一处清凉,寻得一栖安宁。愿你在这繁盛的仲夏,也能养得悠然的心境,不惧骤雨来袭,不忘幽幽荷香。
端午将至,艾草又飘香,佩香囊,饮雄黄,祝端午安康!
本文作者: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高昭、黄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