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主料是糯米,从馅料看,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五芳斋的粽子最为有名。枣粽谐音为“早中”,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粽子的营养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纤维素普遍不足,不宜多吃。一般来说,粽子所含的热量较多,每个约含450至600大卡热量,而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多以猪油炒过,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大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在食用中要特别注意。
1. 膳食搭配保均衡
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有胃饱的感觉。所以建议节日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建议在吃粽子的同时,多多吃果蔬助消化或来一碗清淡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使得营养达到均衡。
2. 哪些人不宜吃粽子?
(1)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及发热、咳嗽痰黄、黄疸之人不宜食用。(注:最简单判别办法就是早晨起床后看一下自己的舌苔,凡舌苔比较厚的人不宜食用粽子)
(2)糯米性粘腻,难消化,故婴幼儿、老年人和病后消化功能差的人应少吃或不吃。
(3)制作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粽子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不可贪食。
(4)粽子的品种很多,肉粽及猪油豆沙粽含有较多脂肪,属油腻食品,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而要少吃,过节吃一点解解馋就可以了,平时尽量不食用。
(5)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故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
本文作者 / 审核专家:吴向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医院管理研究室主任,擅长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不孕、盆腔炎、痛经等疾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