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芒种:风吹麦浪,播种希望,眼含光芒,向着光亮
时间:2022-06-06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将要收获;“种”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忙着播种。春争日,夏争时,小满赶天,芒种赶刻,时机于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潘岳描写此时情景:“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yǎo)而朝鸲(qú)”,一副芒种时麦黄,四野忙插秧的景象。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芒种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释义曰:“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七修类稿》记载道:“以芒种易大满者,因时物兼人事以立义也。盖有芒之种谷,至此长大,人当效勤矣。节物至此时,小得盈满,故以芒种易大满耳。”

一、饮食养生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孙真人卫生歌》

“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

——《遵生八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

芒种时节阳热弥漫,人体阳气顺应天时向上向外的气势趋向于外,脾胃内里空虚,闷热潮湿的气候易使人产生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胸闷腹胀、头重身困等不适症状。唐代孙思邈提倡此时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故饮食当以清淡为宜,多吃健脾益气、解暑祛湿、清热生津的食物;适当食姜,以其辛温之性温中散寒、降逆止呕,顾护脾胃阳气,化解寒湿,缓解脘腹胀满;又因味苦入心,建议适当食用苦瓜、莴笋、丝瓜、芹菜等味苦泄热坚阴之品;汗多失水,宜适当补充高钾食物,如荞麦、玉米、豌豆、大豆、菠菜、甘蓝、芹菜、苋菜等;切莫贪凉饮冷,以免“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粥

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提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

绿豆薏米赤小豆粥:

【食材】绿豆30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100克.

【功效】煮米熟豆软,汤成清香,饮粥甘甜,夏日佳品。三豆皆药食同源,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功主清热解毒,生津利尿,消暑除烦;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赤小豆健脾利湿解毒;但三豆皆属凉性药食之品,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饮用。可适量加入桂圆、莲肉、大枣、枸杞等。

2.代茶饮

五花茶:

【食材】金银花、菊花、玫瑰花、茉莉花、合欢花各5克,头晕明显者加桑叶10克,血脂高者加山楂10克。

【功效】沸水冲泡,清香沁脾,代茶频饮。

3.瓜果

元代朱丹溪《茹谈论》论“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煮青梅】青梅味甘、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有下气、安心、止咳、止痛、止伤寒烦热、止冷热痢疾,消肿解毒之功。《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便是指此。酸梅汤中的酸梅指代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效。酸梅汤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该汤消食和中,行气散瘀,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

【冬瓜】有清热解暑除烦之功,生津祛湿之性,而其性偏寒,生用解毒,熟食性平,王孟英言其“诸病不忌”。《随息居饮食谱》曰:“冬瓜,甘平。清热,养胃生津,涤秽除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诸病不忌,荤素咸宜,惟冷食则滑肠耳。”

二、起居养生

“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能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

——《养生论》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药浴

夏三月,应遵从养长之道,夜卧早起,伸展肢体,慎起居且适劳逸。芒种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宜常洗澡,使得“阳热”易于发泄,但应注意“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可选用艾草、菖蒲煮汤洗浴以芳香除湿。

《养生论》中用五枝汤即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把,麻叶半斤煎汤作洗澡水。后用粟米粉(或葛根粉)和青木香、麻黄根、炒香附、甘松、藿香、零陵香打粉而成的香粉敷身,具有“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的功效。

2.子午觉

芒种到夏至是阴气内藏的阶段,要重视子午觉,以助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昼长夜短之际,适当午休以和“春夏养阳”之道。夏天日长夜短,夜间睡眠时间减少,而午睡可适当的补充睡眠。俗话说 “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中午小憩有利于养护心脏,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宜。

三、穴位养生

《黄帝内经》言:“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

【拍脾经】拍打两髀部位即脾经循行所过之处,能驱散脾脏病邪之气,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直立,双手轻拍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每天拍打两次,每次三分钟,以两髀微微发热为宜。

【太白穴】位在足跖区,脚内侧,第1跖趾关节的赤白肉际凹陷中,为脾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具有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以穴位为中心,施以一定的力度施以按揉法,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次各按揉2-3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数次。可缓解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脾胃失和的病症。

四、中医养生

1.知天:养生讲究“与时俱进”

芒种起进入仲夏五月,农历五月,又称“皋月”,皋指湿气,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古诗云:“郁蒸仲暑月”。芒种是夏季第三个节气,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芒种气候炎热,暑气既盛,且雨湿较多,湿气亦重,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天地气交,湿气与暑热相合形成暑湿病邪。

仲夏将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入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梅雨时节,气候闷热潮湿,易生湿疹,加之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又被称“百毒”之月。正值夏暑湿盛之际,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加之饮食不节损伤中气,脾胃更见虚弱,更易感受暑湿病邪发为暑湿。

2.知地:天道有序,万物有时

世间万物遵循着自然界的平衡规律,芒种气候的变化表现在生物阴阳交替以达平衡。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一候:螳螂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药中桑螵蛸是也。”芒种,一阴初生。前一年产下的卵中小螳螂感夏日阴气,破壳而出。螳螂的卵鞘桑螵蛸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作用。因其吸收桑树生发之气,秋冬收藏之性,对虚寒性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小便白浊、白带过多有较好的固摄作用。

二候:鵙始鸣。鵙,百劳也,学名伯劳鸟,于芒种时节微感阵阵阴气而鸣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为感阳而发,芒种时节几近夏至,处于阳消阴长之期,故其感受气候的变化,遇阴则停止鸣叫。《本草纲目》中说百舌鸟“立春后则鸣啭不已,夏至后则无声,十月后则藏蛰”,即通过百舌鸟来反应天地间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

祭祀花神为芒种时节重要的民俗活动,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日趋凋零。民间举办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以期来年再会,亦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几位红楼金钗的经典情节,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到湘云醉酒,甚至妙玉传帖,都发生在芒种时节。

3.知道:道法自然,天地人和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之风,邪气犯人。勿杀生命。”

——《遵生八笺》

“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养生纂》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保命全形论》

“芒种雨多气温高,午时天热子午觉,喝水饮食清甜淡,汗多防暑衣勤换,祛暑益气津止渴,食品要鲜忌坚果。”

——《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

《上古天真论》记载道:“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中医认为夏属火,在五脏与心相应, 芒种养生重在养心,养心重在养神。宜心平气和、恬淡专一、乐观豁达,与人为善、精气和顺,形成“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的心态。

潮湿闷热的日子,可以熏一些以艾草、菖蒲、苍术为主料的香,亦可做成香囊。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节饮食、畅情志而健脾和胃,清心解暑的养生大法的基础上,亦可常备藿香正气水或新加香薷饮之品。

顺道而行谓之德。芒种时节,一“收”一“种”,道出了节气的内涵,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各有其时,抓住时机顺时播种,方可有所收获。人生大事,亦不过种与收,有播种才有所得,收获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耕耘。“且莫论世间英雄谁是,但凭说吾辈做事几番。”青梅煮酒,把盏言欢,天道酬勤,韶华宜拼;眼含光芒,手种金黄,播下希望,收获明亮。

本文作者: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提桂香\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黄梦文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