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小暑:心静神清夏日长,冬病夏治当养阳
时间:2022-07-07

暑,热也。《释名》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道:“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曰:“暑气至此尚未极也”;小暑将是一年里最热时节将至的先兆。日行中天,雨水丰足,阳光充盛,是万物生长最为蕃秀之期,于此炎炎夏日,更应从身心多方面调护机体,养生防病。

节气有令,天人相应

小暑节令属于长夏,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暑气盛,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伤及人体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故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之说。“壮火食气”,暑邪会伤人正气,同时极耗人津液,故多有壮热、汗多、口渴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故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

而夏至一阴生,这一阴的体现就是湿气。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故“暑多挟湿”,两者相合导致病情复杂多变。薛生白曰:“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脾居中焦,运化水谷,喜燥恶湿,暑湿之邪侵犯脾胃,易出现脘痞身重,脘腹饱胀,或肠鸣腹泻、苔腻等湿滞气机、湿阻中焦的症状。如汪绮石《理虚元鉴》记载:“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降雨增多,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养生应疏通经络,温中去寒,健脾化湿,舒经散热,一方面宜养阴生津,一方面应健脾理气祛湿,祛湿和养阴相配合,是防治暑邪的关键。

三候:天势有变,物象显现

一候:温风至。“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中云:山泽通气,艮故为风,初爻动,艮变为离,离热故曰温,温风作为八风子类中的一员,春温夏热的能量蕴于其中。小暑起温风,故温风被古人赞誉为“温厚宽教”之风,即宽纵、鼓励万物生长,正合夏三月蕃秀之貌。

二候:蟋蟀居壁。随着阳热愈发炽盛,蟋蟀离开田野,于庭院墙角下避暑热;《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

三候:鹰始挚,鹰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而练习习性。《月令·七十二物侯集解》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由此来看,三候物象皆是天时阳热于生物的影响。

药食同源

小暑时节,要注意饮食卫生,要节制饮食,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以健脾、消暑、化湿为旨。祛暑湿的方法主要是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暑湿困于中焦,可以芳香之品化湿浊之气,并行气开窍;暑热伤津,气阴两伤,热邪在内,宜多服益气、生津、清热之品,如生脉饮、酸梅汤、茅根竹蔗水不失为预防暑热的最佳选择;若因过食生冷、脾阳虚弱而致寒湿困脾,则宜用生姜、豆蔻之类辛温之品温化寒湿,如生姜性味辛温,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防治夏季过食寒凉之品致使脾胃虚寒所见诸症。

绿豆薏米荷叶莲子粥

【食材】绿豆100g、薏米100g、荷叶30g、带芯莲子一小把。

【功效】消暑益气、利尿消肿、清心除烦、健脾渗湿。

【适合人群】阴虚、湿热、特禀体质。亦可酌加扁豆、薏米、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等芳香化湿或渗淡利湿的食材,同煲为汤或煮粥,甜咸皆宜。

莲藕

莲藕具有养神益气功能,生食偏生津止渴,熟食偏补益脾胃。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云:“盛夏食饮,最喜清新,是以公子调冰,佳人雪藕”。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果中灵品,久食休粮”。

《食疗本草》云:“藕,寒。上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

西瓜

《本经逢源》记载道: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伤寒论》治疗阳明经证经典处方,功主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之喻。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道:“甘寒。清肺胃,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疗喉痹口疮。治火毒时证,虽霍乱泻痢,但因暑火为病者,并可绞汁灌之。”酷暑易汗出,汗多则易伤津液,西瓜这一天然的“白虎加参汤”可清暑热生津液,适度食用堪为夏日佳品。然“西瓜乃生冷之品,不可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

情志养生

夏季为心所主,心为五脏六腑之首,心为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神受损必会涉及他脏。故当戒躁戒怒,以免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内外合邪”而患伤暑之证。

《礼记•月令》记载道:“君子齐,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所以在小暑时节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以“心静”为目标,使气血和缓,心平气和,定志神清,保持心情舒畅,这是夏季“养心”的基础,也符合“春夏养阳”的重要原则。

腧穴保健

夏季阴萌生、湿气重,故宜健脾补气、温肾养阳。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拇指沿着小腿内侧骨的内缘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关节下的胫骨向上弯曲凹陷处即为穴。

操作:将拇指指端放于穴位处,按揉3分钟左右,以酸胀为度。

功用:健脾和胃,利水除湿,调理三焦。

涌泉穴:为肾经井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脚缘两侧连线处即是穴。

操作:用适当力气按揉20次~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作用:滋阴降火,水火既济,心肾得交。

运动保健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以免阳气外泄太过,宜少动多静。游泳是较为适合盛夏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身体更快散发热量,亦可选择于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

天气炎热,人体腠理毛孔开泄,通过出汗带走过多的暑热,用以维持人与天地相对和谐的态势。夏季适当出点汗是常态、是自然规律、是毒气邪气外出之要道,一般不应干预这样一个正常的排汗过程,故暑热夏季不应久居空调屋,如《内经》记载:“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但暑天不宜大汗,更不能无汗,如古人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若夏天阴暑之症未发,阴暑内伏,秋感风邪而生疟疾,症见寒热交替、寒少热多、头疼诸症。

冬病夏治

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

——《琐碎录》

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遵生八笺》

小暑处于盛夏与长夏之间,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又要注意避免因为贪凉太过伤及阳气,宜顺时养阳。小暑时节也是入伏之季,“伏”是潜伏、藏伏,提示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规避暑湿之气。

《汉书·历律志》认为伏亦指“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故而暑湿熏蒸、湿热难耐。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即“外热一分,内寒一分”。故小暑时节养生宜适时反其道而行之,以“热”制热,以三伏贴、三伏灸的疗法来涵养阳气。

《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农历六月对应周易中的遁卦,遁是退避、隐居。在小暑节气,最当应时调节,顺时而为。

《吕氏春秋》云:“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节气更替是反映天地阴阳二气变化的生命模式,而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四时阴阳消长平衡存在着共振协调、相互对应的规律。故食饮、起居、运动宜因势利导,顺应天时,“以平为期”。

本文作者为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吕品副主任医师 黄梦文、曾静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