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干眼症的诊断和中医治疗特色”健康大课堂
时间:2024-06-20

本期健康大课堂由我院眼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武丹蕾作题为《干眼症的诊断和中医治疗特色》线上讲座,为您讲解干眼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中医特色诊疗。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视频

2020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干眼的发病率:

世界干眼发病率:5.5%-33.7%

我国干眼发病率:21%-30%

老龄高发:70 岁以上人群中,干眼症的得病率高达36.1%。

西部地区高发:我国西部地区人群发病率普遍高于东部。

女性高发:女性高于男性。

干眼的发病原因:

内部原因:年龄、性别、自身免疫病、菌群失调、药物使用。

外部原因:环境与地区、佩戴接触镜、滴眼剂/防腐剂毒性、长期使用电子屏幕、眼睑整容术后暴露、屈光手术。

干眼的分类:

水液缺乏型、脂质异常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混合型干眼。

干眼的中医命名:

中医命名为“白涩症”“神水将枯”等。“白涩症”为《审视瑶函》首次提出“目涩”、后有 “神水将枯”“外障翳症”“神水枯瘁”“燥证” “目涩难睁”等描述皆可归于“白涩症”的范畴。之后规范疾病名称时,将其统一命名为“白涩症”,并沿用至今。明朝傅仁宇在《审视瑶函》描述“白涩症” :“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

干眼的病因病机: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诸病源候论》曰:“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会导致于津液缺乏。津液为人体之“精”,属于阴液的一种,维持着人体各项正常生理活动。津液注入孔窍,可使口、眼、鼻等九窍滋润,视听嗅闻功能正常,如若津液匮乏,则目失濡润,干涩不爽,痒痛并作,导致发生干眼症。

1.外邪侵袭、燥热犯目——风沙尘埃侵袭日久或久留于干燥环境,化燥伤津;或素有肺阴不足,内外合邪,燥热伤目。

2.郁火内生、目失濡养——平素情志不舒、郁火内生,津伤血壅,目失濡养。

3.精血不足、目失滋养——年老或久病体衰,或过用目力,劳瞻竭视,气虚津亏,精血不足,目失滋养。

4.余邪未清、邪伏经络——风热赤眼或天行赤眼日久,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干眼的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患眼干涩不爽,瞬目频频,或畏光、灼热微痒,不耐久视,眵少色白或无眵,或同时有口鼻干燥,口中乏津。干涩感、异物感、疲劳感、烧灼感、畏光、眼红

眼部检查:白睛赤脉隐隐,或白睛不红不肿,胞睑内面红赤;或睑弦红赤、增厚,睑弦或有黄白色分泌物,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呈丝状。


干眼的眼科检查:

1.泪液分泌试验(吸墨试验)(Shimmer Ⅰ、SchimmerⅡ):小于10mm/5min 为异常

2.泪膜破裂时间(BUT):小于10秒或泪河线宽度小于0.3mm

3.泪液渗透压测定:冰点渗透压测量仪,>312mOms/L可诊断干眼。

4.虎红染色试验(+),荧光素染色(+)

5.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为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增加

6.抗体检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血沉、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检测。

7.干眼测量仪

干眼的中医治疗方法:

内治:辨证中药口服

外治:药物疗法——中药熏蒸/敷眼(冷热)/塌渍,中药离子导入。

非药物疗法——针刺(毫针、鬃针、揿针)、电针、灸法(核桃壳灸、雷火灸、艾灸)、刮痧、按摩、耳穴压丸、穴位放血。

干眼的辨证分型:

肝肾阴虚、肺阴不足、肝经郁热、湿热上蒸、邪热留恋。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