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成立于1981年,于2009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
全国第一批国家药监局风湿病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挂靠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京津冀风湿病共同体等主委单位,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
学科拥有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国家中医领军人才,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后5人,博士1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牵头构建了中国中医风湿病临床数据中心,开展了中医辨证、疗效评估与机制探讨的CERTAIN注册研究;率先构建类风湿关节炎病证-方药体系;率先在国内研制了基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2.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全国多中心的中医药治疗AS疗效评价及安全性研究;研制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指导的补肾强督穴位贴;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AS炎症-骨破坏-骨化三个核心病理阶段的中药复方及中药有效组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3.在传承路老创新性的燥痹学术思想基础上,从脾胃失调,津枯液燥,燥痹内生,五脏皆可为燥,气阴两虚为病机核心,以益气养阴,润燥通络为基本治疗大法,总结形成“路氏润燥汤”、“路氏润燥穴方”,开展了针药并用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专利4项、软著权3项,新药研发4项,成熟开展肌骨超声、针刀、中医外治等多项新技术。病房开放床位30张,年门诊量9~10万人次。
学科近10年获得科技成果奖共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8项。
学科近10年承担课题共60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部级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