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孝纬经》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本草纲目》提到:“露者,阴气之液也,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在由凉转寒的气候里,暑气消散气渐凉,阴气上升雨水多,并于夜间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因此得名,也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节气至白露,阴气大壮,阴任阳事,阴精渐生,助成万物,恰如《群芳谱》言:“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五日为一侯,三侯征时令
一候:鸿雁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而起盲风,秦人谓之劲风,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二候:元鸟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元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羣鸟养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养羞,即储藏食物,‘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羣。《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金秋时节燥气盛,天人相应助养生
《素问·诊要经终论》曰:“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遵生八笺》言:“秋三月肺气当令,肺属金,色白。肺者,气勃也。肺主气,行气之大主也。”中医认为肺为娇脏,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感受六气变化,易受外邪侵袭。第一,肺喜润恶燥,因此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患;第二,中医认为金秋燥邪肃杀,情志多悲,金克木,不利于升发与生长;第三,秋燥中的凉燥因其寒凉之性,更易阻滞气机。
金秋应肺,在五脏之气中肺气处于主导地位,肺为娇脏,加之燥气易伤柔嫩的肺脏,故肺脏疾病应当引起重视。白露时节,燥气渐盛,燥易伤肺,容易使人出现口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为缓解此类不适,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生津润肺、益气养阴的食物,如梨、柚子、蜂蜜、百合等;运动上动静结合、量力而为;情绪上舒缓调畅、怡情易性;起居上寒温得当、顺势而变,如此调摄养生,方可延年益寿、体健神安。
食饮甘平温,五脏调和润
“是月采百合,曝干蒸食之,甚益气力。”
——《遵生八笺》
“是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
——《摄生论》
秋三月,此为容平。以平和温补之食,健脾气,化痰湿,兼润肺燥,以“润泽”为白露时节饮食养生的要点。扁鹊曾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人体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燥气渐盛的白露节气宜适当食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物,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颇有良效。
如秋气主肃杀收敛,酸味收涩补肺,辛味发散泄肺,故饮食上宜清淡为主,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以免其辛温发散之性耗伤阴液;多食酸味果蔬以助肝气,以防金肺克伐太过。此外,五脏之肺对应五色之白,秋季白露宜食“白”以润泽秋燥、应季养身、以白养白,以达润肺之效,如梨、甘蔗、藕等。
山药茯苓苡仁粥
各取适量,煮而为粥,平和甘淡,肺润脾健。
《神农本草经》记载道:“薏苡仁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茯苓性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山药本名“薯蓣”,性味甘平,补肺、脾、肾三经,补益温和不燥烈,为养生之上品。《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道:“甘平。煮食补脾肾,调二便,强筋骨,丰肌体,辟雾露,清虚热。既可充粮,亦堪入馔。”“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龙眼沙参枸杞粥
龙眼肉10g,沙参20g,枸杞子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先将沙参煎汁去渣,后以药汁与余味同入砂锅,文火煮粥,冰糖适量稍煮片刻。
龙眼肉: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具有益心脾、补气血的功效,不滋腻壅滞。清代严西亭《得配本草》谓龙眼肉:“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证属气血不足,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者尤宜。本粥可滋阴润肺、养血明目,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两目干涩、五心低热等。
此外,早餐宜食粥以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核桃粥润肌防燥、山药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
运动以养形,神安以养性
白露后天气渐凉,“白露不露”,应注意避寒保暖,随气温变化加减衣被顾护卫气,避免受凉或旧病复发,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之意。如夜晚盖好衣被,规避凉风寒邪侵袭引起关节酸痛、沉重等不适。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均有密切关系,晚上可用温水泡脚,以暖身驱寒、补养肾气、安神助眠,水以没过脚踝,水温40℃,身体微微出汗为宜。白露时节作息要有节律,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精之收藏以涵养阴气,早起适当进行舒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以顺应阳气之生长,使肺气清和舒展、宣发肃降协调有序,百脉调和畅通。
肺在志为悲忧,过度悲忧易伤肺。秋季养生在情志上,宜培养乐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如秋游、登山以使心境安宁、神气收敛,以顺应秋收之气,减缓秋季肃杀对机体的影响。肝肺协调,气机升降相因,龙虎回环,情志调畅。如《内经》所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针灸养生和阴阳,导引吐纳调宣降
膏肓穴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肺养阴,益气补虚的作用,体质虚寒者,可在此穴位上进行艾灸。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于膏肓穴施以艾灸疗法,每次20分钟,每周1-2次,以皮肤微红为度,可补益、散寒,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
秋天宜练呬字诀
鼻子吸气,嘴作“呬”形吐气,以通肺气,要用腹式呼吸,小腹起伏。练呬字诀可助肺的肃降,排出肺中浊气。《遵生八笺》记载:“吐纳用呬,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呬之,勿令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呬之。”六字诀是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来养五脏和三焦,有效而简便,有利于调畅肺气宣发肃降。
阴气渐生仲秋时,润肺养阴敛神志
秋季养生重点在“养肺”和“调理脾胃”。进入秋季后,肺金当令,气温渐降,夏之火始衰而阴气渐盛,肺的肃降功能增强,气血运行多趋向内敛。在白露这一节气,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生活节律习惯,重视保暖,防止秋燥,能够起到养生保健、未病先防的作用。
如《遵生八笺》所言:“阴道将旺,阳道衰弱,当固精敛神。”我们理当顺应自然界“秋收”之意,保存人体的阳气和阴津,使精神内藏,适当克制肝气主升主动的特性,从而有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升发。正如《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白露之后
中秋将至
人长久
共婵娟
本文作者为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吕品副主任医师 黄梦文、曾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