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庄农杂字》中谚云:“小寒大寒,四季已终,二十四气,按时相生,寒来暑往,川流不停。”
节令三候整体观
一候:鸡始乳。五畜按五行分,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牛为土畜,犬为金畜,猪为水畜。大寒是冬春相交之际,鸡感知到阳气逐渐升发开始孵小鸡。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是鹰隼类飞鸟,厉疾为厉猛、捷速意,征鸟盘旋于空中猎食,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大寒时节阳气尚未达,故水泽结而坚。
冬令大寒时节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阶段,人体阴阳消长转化还相对缓和,养生应注意涵养阴精、顾护阳气,健脾益肾。在此期间要做到保暖就温避风寒、早卧晚起慎起居、稍动少汗适劳逸、润燥补阳节饮食、养精蓄锐畅情志,使精气内聚以养五脏。
食饮有节,脾肾得安
大寒时节为阴邪最盛且气候干燥之时,饮食当以温补阳气、滋阴润燥、养肾健脾为主要原则。宜食糯米、高粱米、刀豆等谷物;栗子、大枣、核桃、黑芝麻等干果;桂圆、梨等水果;牛羊肉等温补类肉食,多食粥以护胃气、存津液。大寒节后阴极阳生,而后进入立春时节万物升发,饮食上可以酌量选用具有升散性质、疏通气机兼以生发阳气的食物以助阳气萌生,如香菜、葱白、洋葱、生姜等。
八宝饭
【食材】糯米150克、大米15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后浸泡2小时,纳入诸物,武火蒸熟,酌加适量白糖或蜂蜜后食用。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倦怠乏力、面白失眠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枣仁茯苓粥
【食材】炒枣仁3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桂圆肉20克、小米100克。
【做法】将食材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后加入酸枣仁、茯苓、远志,文火煮至米熟粥稠。
【功用】养血宁心,安神助眠。适合血虚眠差、心绪不宁之人。
温中理气茶
陈皮、茯苓、干姜、乌梅、丁香、甘草各5克。
将上述药物用开水泡,代茶为饮。有健脾温胃、理气生津之效。用于脾胃虚寒所致食欲不振、胃脘疼痛、呃逆、呕吐等症。
起居有常,形与神俱
大寒养生,要着眼于“藏”,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的生活状态。
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如《四气调神大论》所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汗微出,适度运动利筋骨:锻炼要有节制,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散步及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达到舒展筋骨、微微汗出的目的即可。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待身体暖和后再适当脱衣锻炼,锻炼后及时穿衣,防止寒邪入侵机体,变生他症。
情宜舒,气血和调心神宁: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宁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调,气机通畅,阳气得以闭藏体内。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周身四肢百骸才能得以充养,五脏六腑各得其位。因此要积极调节心态,节制喜怒,顺应此时节敛藏的气候变化,把深藏于内,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
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养生
摩腰温阳强腰脊
“肾在季应冬”,冬令严寒,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腰部可温煦肾阳、畅达气血。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也是肾脏所在位置。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固精益肾。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处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做一次,以局部舒适、微微出汗而不至于疲乏为宜。
揉焫太溪益肾精
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为肾经的原穴,是固护肾气、调补先天的关键穴位。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右手拇指按揉左侧太溪穴,左手拇指按揉右侧太溪穴,双手交替,左右各3分钟,以腧穴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亦可选择艾灸的养生疗法,每周2-3次,每次灸10-20分钟,作为节气保健灸益肾温阳。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期间应多喝温开水,或喝银耳羹、梨汤以滋阴养津,防止灸火温燥过度。滋阴意为防止燥热伤阴伤阳,同时阴阳互根互用,养阴亦为藏阳提供基础。
道法自然,和乎中道,天地人和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本神》
人是大自然时空的生物,养生应该讲究顺应四时气候的温热寒凉变化,如此方能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状态。大寒时节养生更应注意滋阴潜阳、暖肌补中、温肾健脾,待来年春三月阳气升发,万物生长,形健神安。
今夕何夕,二十四节气又陪伴您一年!
岁末将至,顺颂冬绥,新春快乐,诸事顺遂!
本文作者为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吕品副主任医师 黄梦文、曾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