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
立秋有
立秋是全年第13个节气,处在伏天之间,仍然是艳阳高照,骄阳似火!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虽有凉风至,但多半是在夜晚,之后的白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的酷暑难耐。
二候白露降: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增大,水蒸气夜里凝结形成露珠。白露的“白”字同时也提示了秋对应肺之白的到来。
三候寒蝉鸣:天地万物总比人对自然界的反应灵敏,这种蝉感受到天地间的寒气,鼓翼而鸣。
天人相应养
立秋之后起居习惯应逐渐转变为早睡早起。立秋后,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收敛神气,保持安定。秋天要注意避免产生“秋思”“忧郁”等不良情绪波动,保持愉悦的心情。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处在夏秋之交,应该保持夏季的一贯养生主题:健脾祛湿。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 。因此,健脾的同时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以多喝水、粥、豆浆等等。
食饮调养安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
——《饮膳正要》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法生天意》
在立秋时节,传统饮食与养生习惯流行“贴秋膘”,增加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经过“苦夏”,天气酷热,气阴耗伤,人们体质下降,各地都有“贴秋膘”习俗。但刚立秋,仍然在三伏天里,闷热潮湿。在酷热的夏天,经历了各种烧烤、啤酒、冷饮的洗礼,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初秋不要急着大补,可先补食调理脾胃的食物,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因此这时候还是以饮食清淡为主。同时由大暑的湿热逐渐转到立秋的温燥,饮食中应注意多吃凉润的食物来养肺平肝。
★立秋时节推荐饮食 ★
陈皮砂仁炖肉
【食材】陈皮10g,砂仁6g,姜3片,肉类可根据喜好自选,但要注意少吃辛燥过重的狗肉、羊肉。
【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这两味中药加上肉一起炖,食用能起到理气、化湿、开胃健脾的作用,刚好能化解长夏脾虚湿困的困境。
★立秋时节推荐饮食 ★
麦冬竹叶茶
【食材】麦冬10克、百合10克、竹叶15克。
【功效】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竹叶除烦止渴;三味药物共奏养阴润肺生津,除烦止渴安神的功效。
★立秋时节推荐饮食 ★
银耳雪梨汤
【食材】银耳适量。
【制法】银耳水泡发3小时,去蒂切碎,雪梨洗净去核切条一同炖煮。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雪梨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效果,银耳雪梨熬成汤滋阴润肺,消痰降火,尤为适合秋季食用。
腧穴调养康
立秋节气属于夏秋之交,气候变化较为剧烈,肺外和皮毛,易受气候影响,因此此时应尤其注意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等等。春夏属阳,秋冬属阴,立秋正处在两者之交,秋冬是人体不断积攒正气为明年春夏喷薄而发做准备的时节,因此从立秋开始就要开始培补元气。
大椎:在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正中线上。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揉、艾灸此两穴有增强体质,预防外感的作用。同时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有效穴位。如果鼻炎已经发作,按揉迎香穴能使鼻腔通利,缓解症状。
关元: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三寸处。
涌泉:在足底,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于足跟连线的上1/3处。
关元与涌泉两穴均可固本培元,调补肾经。立秋之后贴秋膘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补元气,因此按揉艾灸这两穴也是立秋之后保健常用方法。
虽立秋仍处在酷热难耐的伏天,但是一丝凉爽已经在夜晚悄悄来临,难熬的闷热即将过去,凉爽有了盼头。如果说夏季的热烈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生长的盛宴,秋季的到来将带给我们稳重的积淀,鲜衣怒马,悲喜从容,夏天的浮躁与浓烈即将退去,愿我们的生命更加明朗开阔,更加成熟!
本文作者: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高昭、黄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