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能吃是福”?警惕儿童肥胖
时间:2024-04-02

“能吃是福”是传统观念中家长对小朋友的期盼与祝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不合理的进食习惯,不健康的营养结构却危害着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引起超重及肥胖,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为23.4%,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预测2030年将达32.7%。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儿童及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重视。

儿童肥胖会导致哪些危害?

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骨骼及心理问题等,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不利于其远期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心血管疾病风险

超重肥胖儿童及青少年的高血压风险较高,且其危险程度随肥胖程度的增高而上升。此外血脂异常也常发生,主要表现为血清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浓度升高、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和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浓度降低,长此以往,还可能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增加成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不同体重状态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

(来源:中国儿童肥胖报告)

内分泌系统危害

肥胖儿童常伴有亚临床胰岛素抵抗(相当于糖尿病前期),易出现皮肤褶皱处的色素沉着(黑棘皮症),且儿童时期的严重肥胖会增加青少年和成年早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的青春期女孩更易出现雄激素过多症和早发性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青少年易出现性早熟、身高与骨龄加速增长,影响其长期发展。

消化系统危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并发症,肥胖儿童的腹部超声检查中易出现脂肪肝,生化检验可能伴有转氨酶的增高。多数肥胖儿童的营养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常见维生素D的不足。

心理问题

因超重肥胖带来外观的改变,时常影响着小朋友的情绪。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及青少年其心理更为敏感自卑,易患抑郁、焦虑,有时会影响进食模式,出现暴饮暴食或进食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判断小朋友是否超重肥胖?

1. 超重与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临床上我们常使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 WHtR)来评价儿童肥胖及肥胖类型。

  • 体重指数(BMI)

指南建议年龄≥2 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诊断。

BMI=体重(kg)/身高2(m2)。对于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可以用简便方式来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586—2017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2017

  • 腰围
  • 腰围的测量是判断儿童青少年是否存在中心型肥胖的方式。

    可采取将带尺经脐上0.5至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以测腰围。

    腰围以《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作为中心型肥胖筛查依据;6~17岁男生和6~9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8,10~17岁女生腰围身高比大于0.46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

    2. 怎样判断小朋友是否有患高血压风险?

    判断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常采取: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0血压,且<P95血压。

    • 血压偏高: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人群P95血压。
    • 如过小朋友某次检测血压等于或大于血压偏高界值点(P95),需在非同日进行3次及以上测量,且每次检测血压均≥血压偏高界值点(P95),测量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2周,持续增高者确定为高血压。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界定可采取以下简易公式大致测定:

    如何科学减重?

    当小朋友存在超重及肥胖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运动、饮食等多种方式科学减重。

    1. 科学合理膳食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采取以下原则合理饮食。

    国家卫生健康委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

    • 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
    • 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 控制食物摄入总量;
    •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
    • 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做到吃饭八分饱。尽量选择天然、新鲜食材,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在减重过程中,建议膳食能量应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同时,膳食结构应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

    2.规律运动

    除了合理膳食之外,坚持规律而持续的运动对减重也必不可少。

    ①运动方式

    建议采取一些容易坚持的又能增加能量消耗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楼梯、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

    ②运动强度

    推荐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可佩戴手环监测心率,有氧运动时心率在110~130次/分钟左右,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改变强度。注意,在运动开始前需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并避免过程中受伤。

    ③运动时间

    推荐每日运动40-60分钟,一日内的运动时间可以累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约开展5天及以上运动,以达控制体重的作用。

    3.保证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

    关注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视提升肥胖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解决肥胖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引导必不可少,给孩子以鼓励和减重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与肥胖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睡眠不足会增加能量消耗,并增加饥饿感,故充足的睡眠时长、优质的睡眠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控制也十分重要,还可生长发育有帮助。建议 5 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10~13 小时,6~12 岁儿童为 9~12 小时,13~17 岁儿童青少年为 8~10 小时。

    中医中药防治超重肥胖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辨证论治思想,运用整体观念对儿童体重进行控制。常采用以下常见药食及中医导引、外治方法:

    1. 食疗方案

    依据辨证论治理论,常见以下证型:胃热火郁证、痰湿内盛证、气郁血瘀证、脾虚不运证、脾肾阳虚证等。可根据证型,选取以下中药煎茶代水:

    • 胃热火郁证:鲜芦根、淡竹叶、葛根、甘草
    • 痰湿内盛证:橘皮、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砂仁
    • 气郁血瘀证:佛手、山楂、桃仁、薤白
    • 脾虚不运证:茯苓、山药、芡实、白扁豆、莲子、大枣
    • 脾肾阳虚证:益智仁、刀豆、肉桂、黑胡椒、丁香、生姜

    辨证及用量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因人制宜,合理用药。

    2. 导引疗法

    中医导引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功法,历史悠久,效果显著,可以跨越时间和年龄的限制,适用于男女老少进行日常的调护养生以及预防保健。基于儿童肥胖的病因病机,参考中医经典导引术,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二十四节气导引及《诸病源候论》导引方等,辨证选取合适术式组合形成“导引处方”,用以锻炼疗养。

    • 健脾

    可选取熊戏、调理脾胃需单举,辅以对神阙的刺激。

    • 理肺

    可选取鸟戏为主要操练功法,兼顾对天柱骨的刺激。

    • 补肾

    可选取鹿戏、“两手攀足固肾腰”,并精准配穴肾俞和涌泉。

    • 养心调肝

    可以猿戏、虎戏、十二段锦为主方。

    • 补益元气,未病先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节气,做到天人合一,有助于培补元气。如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的立春叠掌按髀,春日阳气生发,于春夏锻炼补养阳气。还可参照《诸病源候论》中“振腹”功法,助阳益阳,小腹为元气所在,振腹可固护阳气。

    3. 外治法

    • 小儿推拿

    运脾经、调大肠、疏肝经、补心、运内八卦。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

    • 揿针

    常用穴位天枢、带脉、足三里、阴陵泉、血海、三阴交等。

    • 耳穴

    常用耳穴神门、脾、胃、内分泌、饥点、三焦、降压沟等。

    本文作者:李霁 广安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擅长:心肌病、高血压、肥胖、抽动多动、哮喘鼻炎。

    审核专家:王波 广安门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易感咳喘、消化不良、湿疹、近视、抽动自闭等疾病的诊疗。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