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医心身并治心身疾病(一)
时间:2022-05-22

本期健康大课堂由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许凤全作题为《中医心身并治心身疾病》知识讲座,为您讲解心身医学领域中医治疗方略。

在疫情期间,我院采用线上授课的形式,方便您随时观看,查阅讲义。具体面授时间请您关注我院通知。


我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许凤全为您带来《中医心身并治心身疾病》专题讲座,通过讲解中医心身疗法在临床症状与诊断上的干预方法,为您介绍中医心身并治心身疾病的具体方法。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中医心身医学的时代性

1. 符合新时代医学模式

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们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压力越来越大。而疾病组成已由器质性疾病为主转变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共存的局面。心理社会因素又是主要引起压力性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心身疾病的治疗成为当今医学的重要需求和发展方向。

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中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

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亚健康比例为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4.3%~37.3%。 同时,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约各占1/3。性别分布: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5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低,青年人略高,患病高峰为更年期。心身疾病分布: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 中医心身医学更能切合现代中医药文化思维

中医心身医学能很好切合中医药哲学观。天人合一阴阳之为道。中医心身医学强调的统一,特别是在病因方面,其特别注重的关系。在这里不仅仅表示自然环境,同时也代表着社会生活环境与社会生活关系。

心身医学相关概念

1. 心身医学

医学分支学科,是研究心理因素同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其为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个体患病临床过程中发挥作用,将心理社会评估纳入标准评估以便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而又整体的诊疗。心身医学科学体系确立于20世纪30年代。

2. 心身疾病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

广义:特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影响躯体发生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3. 中医心身医学

中医心身医学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心身医学沿革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举痛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素问·疏五过论》

“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均为典型的心身疾病。

张从正

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疗法。

朱丹溪

首提气,血,痰,火,湿,食的六郁学说,将郁证明确作为一个独立病证论述。

明代《景岳全书》

情志之郁以怒郁,思郁,忧郁三者为主。

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

“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上一条
下一条